欢迎您访问龙泉市政府网!今天是:
天气预报: 今天傍晚到夜里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明天阴有阵雨或雷雨;后天阴有小雨。明天早晨最低气温13℃;明天白天最高气温23℃。森林火险等级4级,各地要控制野外用火,加强山林防火工作。龙泉市气象台14日16时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政务公开>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划计划>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龙泉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002656097-03-2018-0001 生成时间:2013-03-13 发布机构:龙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分享到:
  

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3月13日在龙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

  

龙泉市人民政府市长 吴松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龙泉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依靠全市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新一届政府的良好开局。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3亿元,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101.9亿元,增长3.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亿元,增长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0亿元,增长14.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548元、19282元,分别增长8.4%、10.2%,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全省26县发展实绩考核连续两年列入二类县第一档次。

  (一)绿色产业在转型升级中提质增效。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为11.1∶39.5∶49.4,“三二一”结构进一步巩固。

  生态工业提质发展。全面实施生态工业新政三十一条,深入开展生态工业“五比五促”活动,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3.2亿元,增长4.7%;工业用电量3.4亿千瓦时,增长21%。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实现工业投资26.3亿元,增长11%,国镜药业异地迁建、千束二期等项目竣工投产,三田产业园、恒祥二期、忠港二期等项目有序推进。发展空间持续拓展,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157亩,新拓展空间349亩,新出让土地616亩,新建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发展效益持续提高,深入推进“机器换人”,实现技改投资15.1亿元,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至21.4万元/人。落实中央、省环保督察要求,推动不锈钢、泵阀等行业改造提升,处置“僵尸企业”5家,整治提升“低小散”企业100家,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7.9%。企业培育持续加快,新增“小升规”“隐形冠军”“两化”融合试点等企业33家、企业“上云”242家。企业帮扶持续强化,为企业应急转贷18.6亿元,节约融资成本1500余万元,全力破解企业“两证”办理难题,办理不动产权登记81宗。

  全域旅游提速发展。积极融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全力推动旅游“四个转变”,获评中国长寿之乡旅游文化服务示范城市,实现旅游总收入77.3亿元,增长53.1%。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宝溪景区成功创4A,竹垟乡成为全省首批旅游风情小镇,新增3A景区3个、3A景区村3个、省级非遗旅游景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完成资源评估,龙泉山二期、披云山一期等景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旅游策划亮点纷呈,举办“不灭窑火”活动19场、乡村漫游活动18站和江南之巅系列赛事,全国乡村“斗春晚”、“牵手世遗”经典线路游、美丽家乡体验游等活动人气火爆,过夜游客增长25.5%,人均消费增长28.5%。旅游管理持续优化,新增文化旅游企业3家,旅游“三化”改革破题,智慧旅游平台逐步健全。全域旅游带动服务业发展,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3.3亿元,增长9.2%。

  生态精品农业融合发展。高水准承办全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绿色畜牧业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会,创成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农业增加值增长3.4%。注重农旅融合,兰巨农业现代园区创成3A景区,新增省级示范基地4个,实现“丽水山耕”产品销售额5.5亿元。注重产业培育,新增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3家,建成万亩生态旅游观光园、中华香菇博物馆、灵芝生产特色园,获评中国最美茶乡和全国重点产茶县,竹产业综合提升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获全国林业最高奖项“梁希科学技术奖”。注重品牌引领,龙泉金观音被授予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标志,2个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3个荣登全省知名农业品牌百强榜。注重产销衔接,新组建食用菌、蔬菜、粮食三大产业农合联,大力推广“农超对接”“会员制”营销模式,农产品溢价达30%以上。

  (二)有效投资在优化结构中逐步扩大。民间投资占比提升至54.5%,工业投资增幅高于固定资产投资8个百分点。

  选商引资全面突破。深入实施选商引资“三抓”活动,签约引进大项目10个,实际利用市外内资35.4亿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19.8亿元,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125%、131%和124%。利用外资1060万美元,外商独资企业引进实现零的突破。生态工业招商成效尤为明显,组建汽车空调零部件、竹木产业两大专项招商组,引进项目46个,投资额增加14.7亿元,创三年之最。

  项目攻坚强劲有力。谋划实施创新区“568”计划和“十大专项行动”,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比学赶帮超”和项目推进集中攻坚挂牌销号行动,省“411”项目、省重点项目、丽水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常态化开展项目集中开工,黄灌段防洪堤景观工程一期、东旭30兆瓦光伏发电、南大洋水厂扩建及改造等项目全面竣工,衢宁铁路龙泉段、南大洋小学新建工程、产业创新基地暨国家级汽车空调检验中心等项目有序推进。启用投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2.0系统,实现投资项目审批网上申报办理。

  要素保障精准到位。加强资金统筹,加大争项争资激励力度,整合各类资金4.9亿元;争取全口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12.8亿元,其中竞争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8.9亿元,分别增长26.9%和45.6%。全力破解用地制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463亩,完成垦造水田8513亩,土地性收入增长70.6%。聚力政策处理攻坚,完成土地征用1032亩。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41.4亿元,增长7.2%,实现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双下降,不良率创五年新低。

  (三)剑瓷文化产业在传承发展中加速创兴。实现总产值36.2亿元,增长20%,入选省文化产业重点市和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

  发展机制更加完善。全面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打造剑瓷百亿历史经典产业若干意见和扶持政策,组建剑瓷产业发展、宝剑小镇两大国资公司,设立剑瓷文化旅游产业基金,发布全省首个青瓷及日用陶瓷评价规则。强化剑瓷人才培养,成立丽水学院中国青瓷学院,新设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新增省级非遗传承人2人、丽水市级工艺美术大师38人、高级工艺美术师9人、首席技师15人。

  产业平台更趋多元。特色小镇建设步伐加快,完成青瓷小镇中心广场提升改造和国际非遗中心主体工程建设,披云文化园实现资产重组。优化宝剑小镇核心区规划,完成宝剑博物馆主体工程和工布路建设。狠抓剑瓷“八大平台”建设,建成青瓷大师教授传承园主体工程和青瓷创客园,开工建设剑瓷电商园和青瓷小镇创新工坊,开通阿里巴巴·剑瓷产业带,青瓷宝剑苑被评为省级文化创意街区。

  剑瓷品牌更具影响。大窑龙泉窑创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我市被授予中国青瓷公园称号。举办首届丽水人大会龙泉分会场暨第十届龙泉青瓷·龙泉宝剑文化旅游节,开展周恩来总理指示恢复龙泉青瓷生产60周年庆祝等系列活动。龙泉青瓷入驻西湖国宾馆,连续四次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礼品,并在中国嘉德拍卖行首拍成功。阿拉伯地区9国文博专家来龙“寻瓷问剑”,知名导演张纪中在龙设立工作室。精心组织“一带一路”巡展,龙泉剑瓷走进“六国九城”。

  (四)城乡品质在全域统筹中显著提升。城镇化率提升至61.2%,成为全省第十座、丽水首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成国家卫生城市。

  城市建设凸显精致。“决战城东”全面打响,政策处理实现历史性突破,“以房换地”取得实质性进展。旧城改造稳步推进,老东升小学区块完成“招拍挂”,江滨北岸东街区块顺利征迁,龙渊公园项目建设进展有序。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打通林化路、大水槽路等“断头路”,建成城市滨水绿道、江滨南岸文化长廊,新增城市道路3公里、绿道21公里、绿地8.8万平方米、地下空间4.5万平方米。迎宾大道被评为全省最美入城口,九姑山公园获评省级优质综合公园,剑川大道成为省级绿化美化示范路。

  乡村建设彰显品质。首批6个乡镇顺利通过考核验收,创成省级示范乡镇2个,获评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优秀县(市、区)。“六边三化三美”工作走在丽水前列,获评全省“四边三化”行动优秀县(市、区),创成国家级卫生乡镇2个、传统村落19个、绿色村庄8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1个、森林特色小镇2个和美丽宜居示范村、特色精品村等27个,完成绿化造林2万亩、美丽林相建设12.2万亩。实现农家乐(民宿)营业收入3.3亿元,增长40.4%,创成丽水首批精品农家乐(民宿)产业集聚带1条。农村电商销售额增长56.8%,发放来料加工费2.9亿元。

  生态质量领跑全省。纵深推进“三改一拆”,拆违137万平方米,“三改”230万平方米,被评为全省“无违建创建先进县(市、区)”。深入开展“五水共治”,在丽水率先全境剿灭劣V类水体,水环境质量达标率实现“三个百分之百”。深化城乡污水治理,溪北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投入试运行,新增污水管网24.7公里;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标改造村26个,农村生活垃圾建制村分类与减量处理率达31%,被评为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优胜县。统筹实施“五气共治”,PM2.5平均浓度2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达99.7%,均列全省第一,入围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荣膺“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五)改革创新在开放合作中持续深化。成功入选全省新一轮“两山(一类)”建设试点县,汽车空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被列入全省首批建设计划。

  改革成效日益显现。全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1023项,占比达96.6%。组建市级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在丽水率先建立数据管理中心,全科网格覆盖全域,“乡村管家”模式、党建统领“四个平台”做法获《人民日报》等媒体点赞。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新增“三权”抵押贷款3亿元,发放扶贫小额贷款8000余万元,实现林地流转2.2万亩,被授予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称号。

  创新氛围日渐浓厚。入选全省首批全面创新改革联系点。产业创新服务中心成为国内唯一拥有CNAS认证资质的汽车空调检测检验机构。龙泉青瓷刀剑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升格为省级平台,金宏瓷业成为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培育计划有序推进,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科技型中小企业等39家,创新券使用超百万元。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网络零售增长35.7%,连续四年入选中国电商百佳县。

  开放合作日趋紧密。主动对接“一带一路”,积极融入长三角、海西区,被评为全省外贸创新发展示范单位,进出口总额增长16.1%。成立首个海外商会——欧洲龙泉同乡总会(总商会),与匈牙利道包什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持续深化山海协作,龙泉——萧山山海协作产业园经济发展指标领跑丽水。深入实施“飞人计划”,新增合作院校4所、合作专家教授33人、合作科技项目124个。大力实施“人才新政”,引进急需人才128人,培育高技能人才232人,开办汽车空调零部件加工现代学徒制班级。

  (六)百姓福祉在共建共享中不断增进。十件民生实事总体完成,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5.5%。

  富民壮村大力推进。首个政府常务会议搬进村里召开,出台五大专项政策,打好促农增收组合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持续领跑丽水,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6%,获评省级山区经济绩效评价优秀等次。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152个,完成年度目标的173%。“大搬快治”扎实推进,两年搬迁任务五个半月完成;“治危拆违”稳步实施,腾空D级和涉及公共安全C级危房589幢,转移人员2109人。省级异地搬迁扶贫改革试点深入开展,完成异地搬迁959户4206人,“上城花园”异地搬迁安置小区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为全省首创。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坚持教育“四个优先”,四套班子“走进课堂、把脉教育”,市政府领导兼任教育特邀督学,创成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市、区),中职校被评为省中职名校。持续推进“双下沉、两提升”,浙医二院、丽水市人民医院、龙泉市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省市县乡”四级医疗融合体建设正式签约,浙医二院周末专家派驻制度深入实施,市中医院迁建工程有序推进。文化服务更加普惠,体育公园建成开放,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总接待人次突破百万,龙泉档案馆成为丽水首个国家级数字档案馆。

  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深入开展国家级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17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2%,成为全省首批“无欠薪”行动试点县(市、区)。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新增五大险参保3.4万人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8.4%和82.1%,率先在丽水开展城乡医保普通门诊支付方式省级试点改革。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完成阳光老年福利中心二期等项目建设。注重食品安全,创成省放心农贸市场2个。关爱妇女儿童,贝爱儿童康复中心成为全省首批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全国“两会”、党的十九大、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点时段实现“零进京访”,以满分成绩夺得平安金鼎。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共建等工作取得新成效,老龄、关工委、人防、民族、宗教、移民、侨台、科协、气象、地方志、文联、工会、共青团、慈善、红十字和社会科学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七)政府建设在从严从实中全面加强。全力推进法治政府、有为政府、效能政府、务实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政加强政风建设的意见》,修订完善政府决策制度、议事规则、工作规则和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常务会、学习会、碰头会“三会”制度。坚持每月集中学习、集中学法,开展公务员学法用法三年轮训行动,在丽水率先成立行政复议局,专门聘请政府法律顾问,政策理论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有效提升。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66件、政协委员提案109件。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和意识形态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28条办法”“六个严禁”,“三公”经费支出下降4.8%。

  各位代表,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办成了一些该办能办的大事,办好了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也攻克了一些多年想办未办成的难事,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奋勇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龙部队、驻龙各单位,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龙泉发展的朋友们、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仍存在不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综合实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发展效益不高,大项目少、大企业少、大通道少,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未达预期目标,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城乡之间发展不够均衡,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优质资源供给不够充足,持续较快增收面临较大压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待加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相适应;一些干部市场经济意识不够强、谋划执行能力不够高、担当创新精神不够好,“四风”问题反弹和平安维稳压力较大,与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8年主要目标和任务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做到抬头看路、低头探路、务实赶路。从国际看,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全球经济短期企稳向好,中期挑战较多。从全国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全省看,已进入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将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成为排头兵,扎实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从丽水看,正处于争先进位大赶超的重要时期,将遵循“尤为如此”重要嘱托,勇当绿色发展的探路者和模范生,奋力加快高质量实现“两大历史使命”。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我市必须全力抢抓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省建设“四大平台”、全面实施生态文明新政和丽水创建创新区等机遇,持续放大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区位优势,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发展战略,全力打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努力打造长三角和海西区最具影响力的疗休养和旅游目的地,奋力建设浙闽赣三省边际区域中心和丽水副中心城市。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上级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按照丽水市“十九大精神贯彻年”“创新区建设推进年”“重点工作攻坚年”和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六个高质量”的总体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艰苦奋斗再创业,争先进位大赶超,奋力谱写新时代美丽幸福好龙泉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

  建议201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主要生态指标保持全省前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继续领跑丽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赢GDP;投资总量稳步增长,投资结构有效优化,投资效益稳步提高;节能减排降碳等相关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争取质量更高、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做好今年工作,要坚持做到“五个奋力”:

  (一)奋力推动高质量、快发展。这是发展的本质要求。要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立足龙泉发展实际,始终坚持加快发展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实体为纲、招商为先、项目为王、改革为重”理念,坚持生态工业第一经济、生态旅游第一战略支柱产业、选商引资“一号工程”、项目建设第一抓手、改革创新第一动力不动摇,全力推动经济发展既高质量又快速度,加快实现富民强市。

  (二)奋力建设大花园、创新区。这是发展的关键路径。要抢抓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开放的胸怀、管用的办法、担当的作为,积极投身创新区建设,谋划实施一批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通道,全面拓宽“两山”转换通道,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城市复兴,全域打造最美大花园,争创“两山”理念示范点。

  (三)奋力彰显文化力、竞争力。这是发展的鲜明特色。要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的大逻辑,坚定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以剑瓷文化为重点,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切实增加文化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文化需求。

  (四)奋力增强获得感、幸福感。这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工程,努力解决百姓的烦心事和操心事,让群众住在龙泉有幸福感、干在龙泉有成就感、走出龙泉有自豪感。

  (五)奋力提升执行力、精气神。这是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坚持好字当头、快字为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执行意识、提速意识、争先意识、赶超意识,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搏精神,大干快干、实干会干,干出龙泉发展加速度,干出龙泉面貌新变化。

  在具体工作中,重点要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聚焦高质量发展,聚力振兴实体经济。深入实施百亿绿色产业培育计划,加快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坚持生态工业第一经济,推动生态工业大发展。深化生态工业“五比五促”活动,完善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机制,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工业投资增长1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突出产业转型升级,整治“低小散”企业30家,推动不锈钢、泵阀产业转型提升,力争汽车空调(工程机械)、竹木制品、青瓷宝剑等主导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统筹推进“互联网+”“机器人+”“品牌+”,力争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实现规上工业企业“上云”全覆盖。突出平台扩容提升,发挥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主平台作用,优化“一区四园”产业发展定位,推进安仁昌文一期、八都千束三期、查田泉圩莲等区块开发,加快建设竹木小微企业创业园,探索工业地产模式,拓展军民融合新领域,与萧山、平湖携手共建“飞地”产业园,力争新出让工业用地600亩、新拓展空间1000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500亩、新建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突出企业扶优扶强,深入实施“凤凰行动”计划和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和细分行业“隐形冠军”,力争新增亿元企业5家以上、“小升规”企业10家以上。突出市场营销拓展,深入实施省外贸转型升级和批发零售业改造提升等试点,力争外贸进出口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突出服务精准高效,持续深化“千名干部下百企”活动,全面落实上级降本减负政策,推进政银企深度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合力营造“亲商、爱商、扶商、安商”的最优发展环境。全力做好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加强不良资产处置和“两链”风险化解,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

  坚持生态旅游第一战略支柱产业,推动农旅大融合。加大旅游产品供给力度,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力争项目投资增长20%以上,确保旅游总收入增长25%以上,全力创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聚焦“一心两核”建设,强化城市旅游功能,加快推进游客集散中心、瓯江源文化旅游度假区等城市涉旅项目建设,完善停车场、旅游公厕、旅游标识等配套设施,谋划打造2条城市旅游精品线路。高起点推进浙江名山“十大公园”凤阳山——百山祖国家公园创建,统筹实施省级青瓷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持续抓好龙泉山二期、披云山景区建设提升,启动浙西南红色小镇创4A,加快推进宝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带动周边A级景区村、重点文化村、民宿特色村发展,力争创成3A景区2个、3A景区村3个以上。加快建设网上旅游集散中心,深化实施“招游引客”工程,积极拓展与武夷山等地的串线游合作,继续策划开展“不灭窑火”、乡村文化漫游、江南之巅系列赛事等特色活动,推动休闲旅游迈向“全域全季全业态”,力争过夜游客人数增长20%以上。坚持以全域旅游为牵引,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型服务业强县,加快推进浙西南大宗商品物流集散市场、农产品(蔬菜)批发市场建设,谋划建设龙泉汽车城,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推进农旅深度融合,谋划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力打造源底村田园综合体、灵芝养生文化园、铁皮石斛生态博览园等农旅融合集聚区,力争实现农产品旅游地商品营销额5亿元以上、“丽水山耕”产品营销额6亿元以上。

  坚持科技创新第一动力,推动发展动能大积聚。全面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完善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市场化运作机制,构建政企学研多元主体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的新模式。全面推进汽车空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力争年底前完成综合体主体及附属工程,加快建设“八大中心”,注册龙泉汽车空调公用品牌,谋划申报汽车空调小镇,着力创建汽车空调产业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培育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15家以上。全面深化市校合作,启动与浙江大学新一轮战略合作,谋划建设省级特色工业设计基地,新增合作院校5家、合作专家教授30位、合作科技项目50个。突出人才第一战略资源导向,紧抓空调汽配、青瓷宝剑、农旅融合等专业人才培育,紧盯“高精专尖缺”人才引进,紧扣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关键环节,切实推动“人才新政”落实落地。

  (二)聚焦创新区建设,聚力打造全域最美“大花园”。全面落实创新区“568”计划,坚持以大改革优化大环境、以大投资推动大发展、以大交通构建大格局。

  纵深推进大改革。按照“三全三化”的总体要求,完善“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四个平台+全科网格”运行模式,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中介机构、乡镇(街道)“四个平台”、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延伸,所有民生事项和企业事项实现“一次办结”。探索企业投资项目“并联+模拟+承诺”审批模式,大力推行代办制,达到平台应用、系统打通、网上审批、网上申报“四个100%”,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全面统一审批标准,减事项、减材料、减时间,一窗受理、并联办理、结果互认,努力实现“最好不用跑、最多跑一次、最多讲一回、最多找一人”。以“最多跑一次”改革倒逼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探索推行企业对标竞价的“标准地”制度,力争30%的新批工业用地按照“标准地”制度供地。加大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力度,探索推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体制改革,完成旅投公司股份制改造,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市场化改革。理顺市乡两级及开发区财政体制,完善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和争项争资考核激励机制。统筹推动清洁能源示范县(市)等改革试点落地见效。

  持续深化大投资。坚持选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突出“一把手”抓招商,以“建链、强链、补链、延链”为重点,以招引标杆性企业和引擎性项目为核心,配强精准招商力量,聘任招商行业顾问,发挥异地商会和八大专项招商组作用,强化招商考核激励,力争引进大项目10个以上,实际利用市外内资36亿元以上,其中“浙商回归”资金超过1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50万美元。加快推进丽西500千伏输变电项目前期,致力破解电力输出瓶颈,助力新能源项目引进。坚持项目建设第一抓手不动摇,突出“一把手”谋项目,对接全省“四大平台”建设,围绕大交通、大产业、大旅游、大能源和大民生,力争谋划5亿元以上项目10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20亿元以上项目1个。大力推行投资新政,深化实施选商引资“三抓”、项目建设“比学赶帮超”和项目推进集中攻坚挂牌销号行动,建立重大项目谋划推进联席会议制度,实行政策处理常态化攻坚,开工建设瑞垟引水工程、垃圾资源化协同处理厂工程等项目,力争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均增长10%以上。

  立体构建大交通。积极抢抓“1210”交通强省行动重大机遇,主动融入浙西南生态旅游带建设,完成交通投资15亿元以上,着力构建“五位一体”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谋划推进重大交通项目,持续深化一类通用机场、温武铁路、金遂松龙高铁、义武松龙高速等重大项目前期,力争开工仙居至庆元公路龙泉段、322国道八都至上垟段改建、绕城东路(小白岸至塔石段)等项目,全速推进衢宁铁路龙泉段、环城北路(322国道安仁至西街段)、赵麻淤至下堡公路改建等工程建设,加快实施云和至龙泉天然气管道工程和6个美丽渡口创建。精致打造美丽交通走廊,力争开工建设528国道住龙至小梅金村公路改建工程,深入谋划遂龙庆景区化高速公路龙泉段、青瓷小镇至宝溪景区旅游轨道交通等项目,统筹推进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争创省级精品示范道路2条。严格规范城乡交通管理,深化城市交通治堵工作,完善市区公共交通长效发展机制,完成智能化停车系统升级改造,探索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四好公路”建设。

  (三)聚焦特色化彰显,聚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以入选全省文化产业重点市为契机,一手弘扬剑瓷文化,一手培育剑瓷产业,努力让剑瓷走进千家万户,走向世界各地。

  加速特色小镇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原则,着力引进民间资本参与青瓷小镇、宝剑小镇整体规划和建设,力争实现项目投资12亿元以上。投入运营青瓷小镇国际非遗文化中心,开工建设国际瓷艺主题酒店、养立方国际养生社区、小镇体育公园等项目,完善小镇形态风貌,高标准打造青瓷小镇升级版;开工建设宝剑小镇风情街、体验街、博物馆广场等项目,加快推进宝剑博物馆布展工程,全力推动宝剑小镇早日成型、早出形象。统筹推进氧吧长寿小镇、“海丝瓷源”哥窑古镇等特色小镇建设。

  加快剑瓷产业培育。科学抓规划,围绕打造中国青瓷公园,坚持全规划引领、全产业融合、全要素统筹,深化开展剑瓷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修编完善剑瓷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全力推动剑瓷产业与影视、动漫、旅游等产业跨界融合,促进剑瓷文化产业大发展,力争剑瓷文化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着力抓平台,加快推进剑瓷“八大平台”建设,实现青瓷大师教授传承园企业入驻,投入使用青瓷创客园,加快打造青瓷小镇创新工坊,开工建设宝剑小镇大师园,统筹推进刀剪剑产业园、剑瓷电商园等项目建设。坚持“抓两端”,培育引进创意设计、营销策划专业化骨干企业,提升建设省级青瓷刀剑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瓷土管理,探索推行竞价拍卖、特约经销、连锁经营等模式,培育剑瓷商铺100家、电商网店100家,力争举办第十一届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设计评比和第三届中国陶瓷电商峰会。

  加强剑瓷文化引领。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继续做好“海丝”申遗工作,策划举办龙泉青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城市、联合国大厦巡展和北京故宫龙泉青瓷回家展。致力提升剑瓷文化引领力,努力将剑瓷文化融入城乡建设、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等各方面。促进非遗传承、文物保护和产业发展相统一,加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利用,启动瓦窑垟窑址保护展示工程,倡议成立古窑遗址类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核心联盟。注重农耕、民俗和红色等文化传承保护,推进“书香城市”建设,启动剑瓷题材影视剧创作,加快《龙泉市志》第二轮修纂工作,开展“全民阅读节”等活动,打响乡村春晚、小城文化艺术周、文化走亲等特色文化品牌。

  (四)聚焦全域化统筹,聚力推动乡村振兴、城市复兴。将全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启动实施乡村振兴、城市复兴“块线点”669工程,全力推进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融合、主客共享”。

  高起点推动乡村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制定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和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以“五百工程”为载体,用超常规力度推进乡村振兴,力争创成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市),争取承办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绿色发展促振兴,深入开展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十大行动,统筹推进质量兴农、科技兴农、绿色兴农,严格落实粮食生产安全县(市)长责任制,有效实施食用菌振兴、茶叶全产业链培育、高山蔬菜双增双拓等产业计划,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生态渔业,加快建设药材主产区、休闲观光果园、东方蜜蜂谷等特色园区,优化提升浙闽赣食用菌交易中心、塆头农产品加工区、龙谷青创电商园等产销平台,致力打造一批特色农业强镇、电商村,大力培育农业区域公共品牌,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力争农家乐(民宿)经营收入增长40%,农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激发活力促振兴,组建茶叶、中蜂产业农合联,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大力推进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农民合作基金专项改革等试点,推出金融扶贫特色产品,新增“三权”抵押贷款1亿元以上,发放低收入农户小额信贷资金500万元以上,实现林地流转1.8万亩。美化环境促振兴,统筹推进小城镇环境整治、“六边三化三美”等工作,高标准完成10个整治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创成美丽乡村示范乡镇4个、美丽宜居示范村5个、美丽乡村风景线3条、特色精品村23个,致力打造中国万亩红豆园。有效治理促振兴,深入实施农村“头雁”培育工程和“乡贤回归”工程,持续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全力推动“四个平台”服务向村(社区)拓展,完善共治、法治、德治、自治、善治“五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

  高质量推动城市复兴。精心规划优布局,修编《龙泉市域总体规划(2015——2035)》,确定城市形象标识,加快推进城市核心区块设计,做到城市建筑和景观风貌相协调,形成层次分明、疏密有致的天际线、山际线、水际线。精致建设提品质,统筹推进“名城保护、新城开发、旧城改造”,让城市留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看得见发展。注重名城保护,加快推进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完成披云桥重建和西街历史街区布展工程,启动云水渠修复和江滨北路西街段改造工程,联动推进九姑山公园改造提升,力争完成龙渊公园建设。注重新城开发,聚力建设城东综合体,统筹推进龙泉溪武潭至五梅垟段生态修复、黄灌防洪堤景观二期等项目,着力打造滨江特色突出、服务设施完善、商业氛围浓郁、人居环境优良、都市文化集聚的城市新地标;高标准打造城南火车站场,启动实施火车站站前区块市政基础设施一期项目,加快建设环城南路(剑川大道至后沙路段)和塔石隧道工程,着力打造综合交通枢纽。注重旧城改造,深入实施棚户区改造和地下管网建设三年行动,有序推进曾家、张家等区块拆迁改造,统筹实施金沙溪、大沙溪、罗木溪等内河污水治理,力争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精细管理强内涵,加快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建设,探索实行“房长制”,严格农民联建房规划管理,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加大城市环境整治力度,有效提升全民素质,巩固提升创国卫成果,启动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市。

  高标杆推动生态保护。深入实施“811”美丽龙泉建设行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抓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落实,全面推进污染源普查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努力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纵深推进“五水共治”,严格河长制标准化管理,实施污水零直排区、美丽河湖县(市)创建,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确保水质继续保持“三个百分之百”和农村饮用水安全。统筹开展“五气共治”,加强“清新空气”监控网络建设,力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和PM2.5指数全省最优。持续深化“三改一拆”,完成拆违、“三改”面积80万平方米,力争创成基本无违建县(市)。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新建改建公共厕所60个以上,完成垃圾分类处理村100个,健全完善“户集、村收、乡运、市处理”的城乡垃圾收集处理一体化长效保洁机制。

  (五)聚焦大民生保障,聚力增进百姓福祉。继续坚持把新增财力的2/3以上用于民生事业,让人民生活更有温度、人民幸福更有质感。

  大力推动教育质量和医疗质量双提升。出台提升教育质量的专项政策,设立教育教学质量奖,启动实施第三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教育品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推进南大洋小学、城东小学、大沙幼儿园等项目建设,力争启动南大洋幼儿园、龙泉四中扩建工程,深化第五中学项目前期。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力争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摘筹。开展“市管校聘”人事管理改革,完善优秀教师激励机制。加强德育教育,规范教育培训市场,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健康龙泉2030”行动方案,出台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专项政策,设立医疗质量提升奖,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丽水市级试点,深化“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医疗融合体建设。加快推进中医院迁建,提升省中心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水平。全力创建新一轮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持续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继续开展十大模范教师、十大好医护等评选活动,采取送出去、请进来、“传帮带”等方式,加大教育卫生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力度,全力营造尊师重教、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大力推动居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双增长。打好百姓增收攻坚战,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增幅持续走在全省前列。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确保低收入农户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坚持以集聚促增收,推行“市场化+”安置小区建设模式,实现农民异地搬迁2000人以上,力争创成丽水市级异地搬迁“美丽新家园”1个。坚持以就业促增收,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800人以上,力争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深入推进“无欠薪浙江”试点县(市)创建,严厉打击恶意欠薪等违法犯罪行为。统筹实施村企联盟等举措,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确保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任务提前一年完成。

  大力推动社会治理和平安保障双加强。坚决守住治危防患、防汛防台、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四大红线”,全力打造“最平安县(市、区)”。扎实抓好“治危拆违”,完成剩余D级和C级危房治理,坚决打好大搬快治“清零战”,做到“四个不少”。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大整治专项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积极推进省食品安全县(市)创建,启动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深化构建以大数据、大巡防、大调解、大整治、大网格、大脚掌为载体的大平安体系,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完善全民参保登记动态管理机制,确保“五大保险”精准扩面。统筹抓好养老服务工作,加快阳光老年福利特护中心、休闲养老中心、第二生态公墓等建设。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公益慈善事业、优抚安置制度,强化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和活动场所建设,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推进“七五”普法,加快社区矫正中心建设。落实拥军优属政策,深化军民融合发展。重视武装力量、老龄、老年体协、关工委、民族、宗教、外事、移民、侨台、科协、地方志、气象、文联、档案、工会、共青团、红十字、社会科学等工作。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将继续按照民生实事“群众提、大家定、政府办”的理念,下最大决心、花最大力气、用最实举措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三、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新的一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着力提升执行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强化政治意识促履政。坚持把讲政治放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彰显务实担当。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高标准开展政府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力营造心齐气顺劲足的干事创业氛围。

  (二)强化法治意识促善政。坚持学习宪法、尊崇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全力弘扬宪法精神。把法治理念贯穿工作全过程,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用权履职,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难题。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推进公共决策科学化、合理化、民主化。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健全完善行政复议运行体制机制,积极推进“阳光复议”。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推进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重大行政决策执行保障机制,确保工作件件落实、承诺项项兑现。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监察、司法、审计、群众、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三)强化责任意识促勤政。强化谋划能力,勤谋平台、善谋政策、多谋项目,确保干有方向、抓有载体、做有实效。强化统筹思维,集中人力精力物力财力办大事、办实事、办好事。强化市场理念,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强化创新精神,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敢闯敢试敢担当,以新思维谋新举措,以新举措创新成效。强化执行意识,树立“落实第一、结果第一”的理念,深入开展执行力建设专项行动,做到执行任务不讲条件、不找借口、不打折扣,以实绩论英雄。强化担当作为,落实好改革发展容错免责机制,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勇于负责者负责,为善于创新者鼓劲。

  (四)强化规矩意识促廉政。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领导干部要叫响“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对我监督”,切实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做清正廉洁的表率。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市委实施办法,高度警惕、严格防范“围猎”行为,坚决防止“四风”隐形变异、反弹回潮。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严格财经纪律,严控“三公”经费,以政府过“紧日子”促进群众和企业过“好日子”。

  各位代表,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勇争先、奋力赶超,以豪情开启新征程,凭实干谱写新篇章,为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建设新时代美丽幸福好龙泉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名词解释

  1.“五比五促”:指龙泉市组织开展的生态工业“比投入促后劲、比产出促发展、比贡献促集约、比招商促活力、比服务促转型”活动。

  2.“僵尸企业”:指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企业。

  3.“两化”融合: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4.旅游“四个转变”:指推动旅游从观光游向深度游转变、假日游向常态游转变、过路游向过夜游转变、单景游向全域游转变。

  5.旅游“三化”:指旅游景区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

  6.选商引资“三抓”活动:指龙泉市组织开展的选商引资抓签约、抓落地、抓投产活动。

  7.“568”计划:指龙泉市提出的创新区建设“568”计划。“5”即以美丽生态、美丽交通、美丽产业、美丽城乡、美丽民生为5个基础平台,“6”即实施60个以上重大工程,“8”即达到800亿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

  8.“十大专项行动”:指龙泉市组织开展的最美生态、综合交通、全域旅游、生态工业、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创兴剑瓷、富民惠民、改革创新、重大项目十大专项行动。

  9.“411”项目:指浙江省通过实施扩大有效投资“411”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推进“四大万亿”工程,即万亿产业转型升级工程、万亿基础设施完善工程、万亿统筹城乡建设工程、万亿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建设1000个以上省重大项目,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万亿元。

  10.剑瓷“八大平台”:指剑瓷两产业园、剑瓷两大师园、剑瓷两孵化基地和剑瓷电商园、剑瓷产业带。

  11.“三个百分之百”:指平均地表水水质Ⅰ—Ⅱ类比例为100%,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

  12.“四个平台”:指乡镇(街道)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平台。

  13.CNAS:指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并授权的国家认可机构,统一负责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等相关机构的认可工作。

  14.“四个优先”:指龙泉市提出的教育投入优先保障、教育经费优先划拨、教育困难优先解决、教育资源优先倾斜“四个优先”教育发展保障措施。

  15.“两个高水平”:指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我省今后五年奋斗目标:确保到2020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6.“两大历史使命”:指丽水市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确保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勇当绿色发展的探路者和模范生”的两大历史使命。

  17.“四大平台”:指浙江省谋划建设的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四大平台”。

  18.“飞地”:指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

  19.“凤凰行动”计划:指浙江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核心是推进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

  20.“一心两核”:指城区“一心”和龙泉山养生度假核和中国青瓷小镇文化体验核。

  21.“八大中心”:指龙泉汽车空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研发设计、国家级检验检测、人才交流服务、科技公共服务、品牌营销、国际合作、科技金融服务、大数据云服务“八大中心”。

  22.“三全三化”:指“最多跑一次”改革全覆盖、全能型、全域化和标准化、集成化、智慧化的总要求。

  23.“标准地”:指浙江省要求土地出让前明确每块建设用地的规划建设标准、能耗标准、污染排放标准、产业导向标准、单位产出标准等,再行挂牌出让。企业拿地后,经相关部门“一窗受理”后就可直接开工建设,待建成投产后,按照既定标准与法定条件验收。

  24.“1210”交通强省行动:指通过实施12项重点措施,通过10年努力,打造以“交通基础设施强、交通营运管理强、交通产业强和交通综合效益及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强”为标志的全国综合交通强省行动。

  25.“五位一体”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指构建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管道“五位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

  26.“四好公路”建设:指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27.乡村振兴、城市复兴“块线点”669工程:指龙泉市组织开展的“块线点”重点工作,“6”:西街、城东、九姑山、宝剑小镇、青瓷小镇、住龙创4A级景区六大区块;“6”:城市绕城线、百里瓯江绿道、市区—上垟高速公路风景线、市区—宝溪美丽乡村风景线、市区—住龙美丽乡村风景线、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风景线;“9”:西街街道农旅融合3A级景区、龙泉汽车空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安仁昌文地块、八都美女献花地块和5个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

  28.“五百工程”:指龙泉市提出的百亿现代农业产业培育、百个景区村庄创建、百家文化礼堂引领、百村善治示范、百村富民壮村“五百工程”。

  29.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十大行动:指生态精品现代农业的产业绿色富民、农旅融合促进、品牌农业创建、稳粮增效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消薄强基攻坚、质量强农保障、规范三资管理、改革创新推进、农业铁军锻造等“十大行动”。

  30.农村“头雁”培育工程:指以加强村党支部书记为重点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系统工程。

  31.“四个不少”:指主汛期前全部撤离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人员,一个不少;年底前搬迁群众全部安置到位,一个不少;年底前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项目全面完成,一个不少;年底前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监测实现全覆盖,一个不少。

  32.“五大保险”: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2018年度“十件民生实事”项目

  
  

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3月13日在龙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

  龙泉市人民政府市长 吴松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龙泉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依靠全市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新一届政府的良好开局。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3亿元,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101.9亿元,增长3.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亿元,增长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0亿元,增长14.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548元、19282元,分别增长8.4%、10.2%,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全省26县发展实绩考核连续两年列入二类县第一档次。

  (一)绿色产业在转型升级中提质增效。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为11.1∶39.5∶49.4,“三二一”结构进一步巩固。

  生态工业提质发展。全面实施生态工业新政三十一条,深入开展生态工业“五比五促”活动,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3.2亿元,增长4.7%;工业用电量3.4亿千瓦时,增长21%。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实现工业投资26.3亿元,增长11%,国镜药业异地迁建、千束二期等项目竣工投产,三田产业园、恒祥二期、忠港二期等项目有序推进。发展空间持续拓展,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157亩,新拓展空间349亩,新出让土地616亩,新建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发展效益持续提高,深入推进“机器换人”,实现技改投资15.1亿元,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至21.4万元/人。落实中央、省环保督察要求,推动不锈钢、泵阀等行业改造提升,处置“僵尸企业”5家,整治提升“低小散”企业100家,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7.9%。企业培育持续加快,新增“小升规”“隐形冠军”“两化”融合试点等企业33家、企业“上云”242家。企业帮扶持续强化,为企业应急转贷18.6亿元,节约融资成本1500余万元,全力破解企业“两证”办理难题,办理不动产权登记81宗。

  全域旅游提速发展。积极融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全力推动旅游“四个转变”,获评中国长寿之乡旅游文化服务示范城市,实现旅游总收入77.3亿元,增长53.1%。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宝溪景区成功创4A,竹垟乡成为全省首批旅游风情小镇,新增3A景区3个、3A景区村3个、省级非遗旅游景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完成资源评估,龙泉山二期、披云山一期等景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旅游策划亮点纷呈,举办“不灭窑火”活动19场、乡村漫游活动18站和江南之巅系列赛事,全国乡村“斗春晚”、“牵手世遗”经典线路游、美丽家乡体验游等活动人气火爆,过夜游客增长25.5%,人均消费增长28.5%。旅游管理持续优化,新增文化旅游企业3家,旅游“三化”改革破题,智慧旅游平台逐步健全。全域旅游带动服务业发展,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3.3亿元,增长9.2%。

  生态精品农业融合发展。高水准承办全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绿色畜牧业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会,创成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农业增加值增长3.4%。注重农旅融合,兰巨农业现代园区创成3A景区,新增省级示范基地4个,实现“丽水山耕”产品销售额5.5亿元。注重产业培育,新增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3家,建成万亩生态旅游观光园、中华香菇博物馆、灵芝生产特色园,获评中国最美茶乡和全国重点产茶县,竹产业综合提升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获全国林业最高奖项“梁希科学技术奖”。注重品牌引领,龙泉金观音被授予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标志,2个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3个荣登全省知名农业品牌百强榜。注重产销衔接,新组建食用菌、蔬菜、粮食三大产业农合联,大力推广“农超对接”“会员制”营销模式,农产品溢价达30%以上。

  (二)有效投资在优化结构中逐步扩大。民间投资占比提升至54.5%,工业投资增幅高于固定资产投资8个百分点。

  选商引资全面突破。深入实施选商引资“三抓”活动,签约引进大项目10个,实际利用市外内资35.4亿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19.8亿元,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125%、131%和124%。利用外资1060万美元,外商独资企业引进实现零的突破。生态工业招商成效尤为明显,组建汽车空调零部件、竹木产业两大专项招商组,引进项目46个,投资额增加14.7亿元,创三年之最。

  项目攻坚强劲有力。谋划实施创新区“568”计划和“十大专项行动”,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比学赶帮超”和项目推进集中攻坚挂牌销号行动,省“411”项目、省重点项目、丽水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常态化开展项目集中开工,黄灌段防洪堤景观工程一期、东旭30兆瓦光伏发电、南大洋水厂扩建及改造等项目全面竣工,衢宁铁路龙泉段、南大洋小学新建工程、产业创新基地暨国家级汽车空调检验中心等项目有序推进。启用投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2.0系统,实现投资项目审批网上申报办理。

  要素保障精准到位。加强资金统筹,加大争项争资激励力度,整合各类资金4.9亿元;争取全口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12.8亿元,其中竞争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8.9亿元,分别增长26.9%和45.6%。全力破解用地制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463亩,完成垦造水田8513亩,土地性收入增长70.6%。聚力政策处理攻坚,完成土地征用1032亩。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41.4亿元,增长7.2%,实现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双下降,不良率创五年新低。

  (三)剑瓷文化产业在传承发展中加速创兴。实现总产值36.2亿元,增长20%,入选省文化产业重点市和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

  发展机制更加完善。全面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打造剑瓷百亿历史经典产业若干意见和扶持政策,组建剑瓷产业发展、宝剑小镇两大国资公司,设立剑瓷文化旅游产业基金,发布全省首个青瓷及日用陶瓷评价规则。强化剑瓷人才培养,成立丽水学院中国青瓷学院,新设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新增省级非遗传承人2人、丽水市级工艺美术大师38人、高级工艺美术师9人、首席技师15人。

  产业平台更趋多元。特色小镇建设步伐加快,完成青瓷小镇中心广场提升改造和国际非遗中心主体工程建设,披云文化园实现资产重组。优化宝剑小镇核心区规划,完成宝剑博物馆主体工程和工布路建设。狠抓剑瓷“八大平台”建设,建成青瓷大师教授传承园主体工程和青瓷创客园,开工建设剑瓷电商园和青瓷小镇创新工坊,开通阿里巴巴·剑瓷产业带,青瓷宝剑苑被评为省级文化创意街区。

  剑瓷品牌更具影响。大窑龙泉窑创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我市被授予中国青瓷公园称号。举办首届丽水人大会龙泉分会场暨第十届龙泉青瓷·龙泉宝剑文化旅游节,开展周恩来总理指示恢复龙泉青瓷生产60周年庆祝等系列活动。龙泉青瓷入驻西湖国宾馆,连续四次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礼品,并在中国嘉德拍卖行首拍成功。阿拉伯地区9国文博专家来龙“寻瓷问剑”,知名导演张纪中在龙设立工作室。精心组织“一带一路”巡展,龙泉剑瓷走进“六国九城”。

  (四)城乡品质在全域统筹中显著提升。城镇化率提升至61.2%,成为全省第十座、丽水首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成国家卫生城市。

  城市建设凸显精致。“决战城东”全面打响,政策处理实现历史性突破,“以房换地”取得实质性进展。旧城改造稳步推进,老东升小学区块完成“招拍挂”,江滨北岸东街区块顺利征迁,龙渊公园项目建设进展有序。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打通林化路、大水槽路等“断头路”,建成城市滨水绿道、江滨南岸文化长廊,新增城市道路3公里、绿道21公里、绿地8.8万平方米、地下空间4.5万平方米。迎宾大道被评为全省最美入城口,九姑山公园获评省级优质综合公园,剑川大道成为省级绿化美化示范路。

  乡村建设彰显品质。首批6个乡镇顺利通过考核验收,创成省级示范乡镇2个,获评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优秀县(市、区)。“六边三化三美”工作走在丽水前列,获评全省“四边三化”行动优秀县(市、区),创成国家级卫生乡镇2个、传统村落19个、绿色村庄8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1个、森林特色小镇2个和美丽宜居示范村、特色精品村等27个,完成绿化造林2万亩、美丽林相建设12.2万亩。实现农家乐(民宿)营业收入3.3亿元,增长40.4%,创成丽水首批精品农家乐(民宿)产业集聚带1条。农村电商销售额增长56.8%,发放来料加工费2.9亿元。

  生态质量领跑全省。纵深推进“三改一拆”,拆违137万平方米,“三改”230万平方米,被评为全省“无违建创建先进县(市、区)”。深入开展“五水共治”,在丽水率先全境剿灭劣V类水体,水环境质量达标率实现“三个百分之百”。深化城乡污水治理,溪北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投入试运行,新增污水管网24.7公里;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标改造村26个,农村生活垃圾建制村分类与减量处理率达31%,被评为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优胜县。统筹实施“五气共治”,PM2.5平均浓度2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达99.7%,均列全省第一,入围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荣膺“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五)改革创新在开放合作中持续深化。成功入选全省新一轮“两山(一类)”建设试点县,汽车空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被列入全省首批建设计划。

  改革成效日益显现。全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1023项,占比达96.6%。组建市级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在丽水率先建立数据管理中心,全科网格覆盖全域,“乡村管家”模式、党建统领“四个平台”做法获《人民日报》等媒体点赞。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新增“三权”抵押贷款3亿元,发放扶贫小额贷款8000余万元,实现林地流转2.2万亩,被授予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称号。

  创新氛围日渐浓厚。入选全省首批全面创新改革联系点。产业创新服务中心成为国内唯一拥有CNAS认证资质的汽车空调检测检验机构。龙泉青瓷刀剑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升格为省级平台,金宏瓷业成为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培育计划有序推进,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科技型中小企业等39家,创新券使用超百万元。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网络零售增长35.7%,连续四年入选中国电商百佳县。

  开放合作日趋紧密。主动对接“一带一路”,积极融入长三角、海西区,被评为全省外贸创新发展示范单位,进出口总额增长16.1%。成立首个海外商会——欧洲龙泉同乡总会(总商会),与匈牙利道包什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持续深化山海协作,龙泉——萧山山海协作产业园经济发展指标领跑丽水。深入实施“飞人计划”,新增合作院校4所、合作专家教授33人、合作科技项目124个。大力实施“人才新政”,引进急需人才128人,培育高技能人才232人,开办汽车空调零部件加工现代学徒制班级。

  (六)百姓福祉在共建共享中不断增进。十件民生实事总体完成,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5.5%。

  富民壮村大力推进。首个政府常务会议搬进村里召开,出台五大专项政策,打好促农增收组合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持续领跑丽水,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6%,获评省级山区经济绩效评价优秀等次。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152个,完成年度目标的173%。“大搬快治”扎实推进,两年搬迁任务五个半月完成;“治危拆违”稳步实施,腾空D级和涉及公共安全C级危房589幢,转移人员2109人。省级异地搬迁扶贫改革试点深入开展,完成异地搬迁959户4206人,“上城花园”异地搬迁安置小区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为全省首创。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坚持教育“四个优先”,四套班子“走进课堂、把脉教育”,市政府领导兼任教育特邀督学,创成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市、区),中职校被评为省中职名校。持续推进“双下沉、两提升”,浙医二院、丽水市人民医院、龙泉市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省市县乡”四级医疗融合体建设正式签约,浙医二院周末专家派驻制度深入实施,市中医院迁建工程有序推进。文化服务更加普惠,体育公园建成开放,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总接待人次突破百万,龙泉档案馆成为丽水首个国家级数字档案馆。

  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深入开展国家级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17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2%,成为全省首批“无欠薪”行动试点县(市、区)。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新增五大险参保3.4万人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8.4%和82.1%,率先在丽水开展城乡医保普通门诊支付方式省级试点改革。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完成阳光老年福利中心二期等项目建设。注重食品安全,创成省放心农贸市场2个。关爱妇女儿童,贝爱儿童康复中心成为全省首批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全国“两会”、党的十九大、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点时段实现“零进京访”,以满分成绩夺得平安金鼎。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共建等工作取得新成效,老龄、关工委、人防、民族、宗教、移民、侨台、科协、气象、地方志、文联、工会、共青团、慈善、红十字和社会科学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七)政府建设在从严从实中全面加强。全力推进法治政府、有为政府、效能政府、务实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政加强政风建设的意见》,修订完善政府决策制度、议事规则、工作规则和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常务会、学习会、碰头会“三会”制度。坚持每月集中学习、集中学法,开展公务员学法用法三年轮训行动,在丽水率先成立行政复议局,专门聘请政府法律顾问,政策理论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有效提升。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66件、政协委员提案109件。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和意识形态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28条办法”“六个严禁”,“三公”经费支出下降4.8%。

  各位代表,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办成了一些该办能办的大事,办好了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也攻克了一些多年想办未办成的难事,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奋勇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龙部队、驻龙各单位,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龙泉发展的朋友们、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仍存在不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综合实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发展效益不高,大项目少、大企业少、大通道少,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未达预期目标,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城乡之间发展不够均衡,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优质资源供给不够充足,持续较快增收面临较大压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待加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相适应;一些干部市场经济意识不够强、谋划执行能力不够高、担当创新精神不够好,“四风”问题反弹和平安维稳压力较大,与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8年主要目标和任务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做到抬头看路、低头探路、务实赶路。从国际看,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全球经济短期企稳向好,中期挑战较多。从全国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全省看,已进入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将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成为排头兵,扎实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从丽水看,正处于争先进位大赶超的重要时期,将遵循“尤为如此”重要嘱托,勇当绿色发展的探路者和模范生,奋力加快高质量实现“两大历史使命”。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我市必须全力抢抓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省建设“四大平台”、全面实施生态文明新政和丽水创建创新区等机遇,持续放大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区位优势,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发展战略,全力打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努力打造长三角和海西区最具影响力的疗休养和旅游目的地,奋力建设浙闽赣三省边际区域中心和丽水副中心城市。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上级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按照丽水市“十九大精神贯彻年”“创新区建设推进年”“重点工作攻坚年”和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六个高质量”的总体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艰苦奋斗再创业,争先进位大赶超,奋力谱写新时代美丽幸福好龙泉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

  建议201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主要生态指标保持全省前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继续领跑丽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赢GDP;投资总量稳步增长,投资结构有效优化,投资效益稳步提高;节能减排降碳等相关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争取质量更高、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做好今年工作,要坚持做到“五个奋力”:

  (一)奋力推动高质量、快发展。这是发展的本质要求。要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立足龙泉发展实际,始终坚持加快发展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实体为纲、招商为先、项目为王、改革为重”理念,坚持生态工业第一经济、生态旅游第一战略支柱产业、选商引资“一号工程”、项目建设第一抓手、改革创新第一动力不动摇,全力推动经济发展既高质量又快速度,加快实现富民强市。

  (二)奋力建设大花园、创新区。这是发展的关键路径。要抢抓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开放的胸怀、管用的办法、担当的作为,积极投身创新区建设,谋划实施一批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通道,全面拓宽“两山”转换通道,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城市复兴,全域打造最美大花园,争创“两山”理念示范点。

  (三)奋力彰显文化力、竞争力。这是发展的鲜明特色。要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的大逻辑,坚定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以剑瓷文化为重点,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切实增加文化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文化需求。

  (四)奋力增强获得感、幸福感。这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工程,努力解决百姓的烦心事和操心事,让群众住在龙泉有幸福感、干在龙泉有成就感、走出龙泉有自豪感。

  (五)奋力提升执行力、精气神。这是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坚持好字当头、快字为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执行意识、提速意识、争先意识、赶超意识,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搏精神,大干快干、实干会干,干出龙泉发展加速度,干出龙泉面貌新变化。

  在具体工作中,重点要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聚焦高质量发展,聚力振兴实体经济。深入实施百亿绿色产业培育计划,加快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坚持生态工业第一经济,推动生态工业大发展。深化生态工业“五比五促”活动,完善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机制,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工业投资增长1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突出产业转型升级,整治“低小散”企业30家,推动不锈钢、泵阀产业转型提升,力争汽车空调(工程机械)、竹木制品、青瓷宝剑等主导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统筹推进“互联网+”“机器人+”“品牌+”,力争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实现规上工业企业“上云”全覆盖。突出平台扩容提升,发挥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主平台作用,优化“一区四园”产业发展定位,推进安仁昌文一期、八都千束三期、查田泉圩莲等区块开发,加快建设竹木小微企业创业园,探索工业地产模式,拓展军民融合新领域,与萧山、平湖携手共建“飞地”产业园,力争新出让工业用地600亩、新拓展空间1000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500亩、新建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突出企业扶优扶强,深入实施“凤凰行动”计划和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和细分行业“隐形冠军”,力争新增亿元企业5家以上、“小升规”企业10家以上。突出市场营销拓展,深入实施省外贸转型升级和批发零售业改造提升等试点,力争外贸进出口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突出服务精准高效,持续深化“千名干部下百企”活动,全面落实上级降本减负政策,推进政银企深度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合力营造“亲商、爱商、扶商、安商”的最优发展环境。全力做好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加强不良资产处置和“两链”风险化解,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

  坚持生态旅游第一战略支柱产业,推动农旅大融合。加大旅游产品供给力度,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力争项目投资增长20%以上,确保旅游总收入增长25%以上,全力创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聚焦“一心两核”建设,强化城市旅游功能,加快推进游客集散中心、瓯江源文化旅游度假区等城市涉旅项目建设,完善停车场、旅游公厕、旅游标识等配套设施,谋划打造2条城市旅游精品线路。高起点推进浙江名山“十大公园”凤阳山——百山祖国家公园创建,统筹实施省级青瓷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持续抓好龙泉山二期、披云山景区建设提升,启动浙西南红色小镇创4A,加快推进宝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带动周边A级景区村、重点文化村、民宿特色村发展,力争创成3A景区2个、3A景区村3个以上。加快建设网上旅游集散中心,深化实施“招游引客”工程,积极拓展与武夷山等地的串线游合作,继续策划开展“不灭窑火”、乡村文化漫游、江南之巅系列赛事等特色活动,推动休闲旅游迈向“全域全季全业态”,力争过夜游客人数增长20%以上。坚持以全域旅游为牵引,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型服务业强县,加快推进浙西南大宗商品物流集散市场、农产品(蔬菜)批发市场建设,谋划建设龙泉汽车城,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推进农旅深度融合,谋划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力打造源底村田园综合体、灵芝养生文化园、铁皮石斛生态博览园等农旅融合集聚区,力争实现农产品旅游地商品营销额5亿元以上、“丽水山耕”产品营销额6亿元以上。

  坚持科技创新第一动力,推动发展动能大积聚。全面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完善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市场化运作机制,构建政企学研多元主体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的新模式。全面推进汽车空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力争年底前完成综合体主体及附属工程,加快建设“八大中心”,注册龙泉汽车空调公用品牌,谋划申报汽车空调小镇,着力创建汽车空调产业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培育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15家以上。全面深化市校合作,启动与浙江大学新一轮战略合作,谋划建设省级特色工业设计基地,新增合作院校5家、合作专家教授30位、合作科技项目50个。突出人才第一战略资源导向,紧抓空调汽配、青瓷宝剑、农旅融合等专业人才培育,紧盯“高精专尖缺”人才引进,紧扣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关键环节,切实推动“人才新政”落实落地。

  (二)聚焦创新区建设,聚力打造全域最美“大花园”。全面落实创新区“568”计划,坚持以大改革优化大环境、以大投资推动大发展、以大交通构建大格局。

  纵深推进大改革。按照“三全三化”的总体要求,完善“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四个平台+全科网格”运行模式,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中介机构、乡镇(街道)“四个平台”、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延伸,所有民生事项和企业事项实现“一次办结”。探索企业投资项目“并联+模拟+承诺”审批模式,大力推行代办制,达到平台应用、系统打通、网上审批、网上申报“四个100%”,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全面统一审批标准,减事项、减材料、减时间,一窗受理、并联办理、结果互认,努力实现“最好不用跑、最多跑一次、最多讲一回、最多找一人”。以“最多跑一次”改革倒逼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探索推行企业对标竞价的“标准地”制度,力争30%的新批工业用地按照“标准地”制度供地。加大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力度,探索推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体制改革,完成旅投公司股份制改造,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市场化改革。理顺市乡两级及开发区财政体制,完善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和争项争资考核激励机制。统筹推动清洁能源示范县(市)等改革试点落地见效。

  持续深化大投资。坚持选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突出“一把手”抓招商,以“建链、强链、补链、延链”为重点,以招引标杆性企业和引擎性项目为核心,配强精准招商力量,聘任招商行业顾问,发挥异地商会和八大专项招商组作用,强化招商考核激励,力争引进大项目10个以上,实际利用市外内资36亿元以上,其中“浙商回归”资金超过1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50万美元。加快推进丽西500千伏输变电项目前期,致力破解电力输出瓶颈,助力新能源项目引进。坚持项目建设第一抓手不动摇,突出“一把手”谋项目,对接全省“四大平台”建设,围绕大交通、大产业、大旅游、大能源和大民生,力争谋划5亿元以上项目10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20亿元以上项目1个。大力推行投资新政,深化实施选商引资“三抓”、项目建设“比学赶帮超”和项目推进集中攻坚挂牌销号行动,建立重大项目谋划推进联席会议制度,实行政策处理常态化攻坚,开工建设瑞垟引水工程、垃圾资源化协同处理厂工程等项目,力争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均增长10%以上。

  立体构建大交通。积极抢抓“1210”交通强省行动重大机遇,主动融入浙西南生态旅游带建设,完成交通投资15亿元以上,着力构建“五位一体”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谋划推进重大交通项目,持续深化一类通用机场、温武铁路、金遂松龙高铁、义武松龙高速等重大项目前期,力争开工仙居至庆元公路龙泉段、322国道八都至上垟段改建、绕城东路(小白岸至塔石段)等项目,全速推进衢宁铁路龙泉段、环城北路(322国道安仁至西街段)、赵麻淤至下堡公路改建等工程建设,加快实施云和至龙泉天然气管道工程和6个美丽渡口创建。精致打造美丽交通走廊,力争开工建设528国道住龙至小梅金村公路改建工程,深入谋划遂龙庆景区化高速公路龙泉段、青瓷小镇至宝溪景区旅游轨道交通等项目,统筹推进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争创省级精品示范道路2条。严格规范城乡交通管理,深化城市交通治堵工作,完善市区公共交通长效发展机制,完成智能化停车系统升级改造,探索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四好公路”建设。

  (三)聚焦特色化彰显,聚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以入选全省文化产业重点市为契机,一手弘扬剑瓷文化,一手培育剑瓷产业,努力让剑瓷走进千家万户,走向世界各地。

  加速特色小镇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原则,着力引进民间资本参与青瓷小镇、宝剑小镇整体规划和建设,力争实现项目投资12亿元以上。投入运营青瓷小镇国际非遗文化中心,开工建设国际瓷艺主题酒店、养立方国际养生社区、小镇体育公园等项目,完善小镇形态风貌,高标准打造青瓷小镇升级版;开工建设宝剑小镇风情街、体验街、博物馆广场等项目,加快推进宝剑博物馆布展工程,全力推动宝剑小镇早日成型、早出形象。统筹推进氧吧长寿小镇、“海丝瓷源”哥窑古镇等特色小镇建设。

  加快剑瓷产业培育。科学抓规划,围绕打造中国青瓷公园,坚持全规划引领、全产业融合、全要素统筹,深化开展剑瓷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修编完善剑瓷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全力推动剑瓷产业与影视、动漫、旅游等产业跨界融合,促进剑瓷文化产业大发展,力争剑瓷文化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着力抓平台,加快推进剑瓷“八大平台”建设,实现青瓷大师教授传承园企业入驻,投入使用青瓷创客园,加快打造青瓷小镇创新工坊,开工建设宝剑小镇大师园,统筹推进刀剪剑产业园、剑瓷电商园等项目建设。坚持“抓两端”,培育引进创意设计、营销策划专业化骨干企业,提升建设省级青瓷刀剑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瓷土管理,探索推行竞价拍卖、特约经销、连锁经营等模式,培育剑瓷商铺100家、电商网店100家,力争举办第十一届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设计评比和第三届中国陶瓷电商峰会。

  加强剑瓷文化引领。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继续做好“海丝”申遗工作,策划举办龙泉青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城市、联合国大厦巡展和北京故宫龙泉青瓷回家展。致力提升剑瓷文化引领力,努力将剑瓷文化融入城乡建设、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等各方面。促进非遗传承、文物保护和产业发展相统一,加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利用,启动瓦窑垟窑址保护展示工程,倡议成立古窑遗址类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核心联盟。注重农耕、民俗和红色等文化传承保护,推进“书香城市”建设,启动剑瓷题材影视剧创作,加快《龙泉市志》第二轮修纂工作,开展“全民阅读节”等活动,打响乡村春晚、小城文化艺术周、文化走亲等特色文化品牌。

  (四)聚焦全域化统筹,聚力推动乡村振兴、城市复兴。将全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启动实施乡村振兴、城市复兴“块线点”669工程,全力推进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融合、主客共享”。

  高起点推动乡村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制定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和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以“五百工程”为载体,用超常规力度推进乡村振兴,力争创成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市),争取承办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绿色发展促振兴,深入开展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十大行动,统筹推进质量兴农、科技兴农、绿色兴农,严格落实粮食生产安全县(市)长责任制,有效实施食用菌振兴、茶叶全产业链培育、高山蔬菜双增双拓等产业计划,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生态渔业,加快建设药材主产区、休闲观光果园、东方蜜蜂谷等特色园区,优化提升浙闽赣食用菌交易中心、塆头农产品加工区、龙谷青创电商园等产销平台,致力打造一批特色农业强镇、电商村,大力培育农业区域公共品牌,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力争农家乐(民宿)经营收入增长40%,农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激发活力促振兴,组建茶叶、中蜂产业农合联,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大力推进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农民合作基金专项改革等试点,推出金融扶贫特色产品,新增“三权”抵押贷款1亿元以上,发放低收入农户小额信贷资金500万元以上,实现林地流转1.8万亩。美化环境促振兴,统筹推进小城镇环境整治、“六边三化三美”等工作,高标准完成10个整治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创成美丽乡村示范乡镇4个、美丽宜居示范村5个、美丽乡村风景线3条、特色精品村23个,致力打造中国万亩红豆园。有效治理促振兴,深入实施农村“头雁”培育工程和“乡贤回归”工程,持续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全力推动“四个平台”服务向村(社区)拓展,完善共治、法治、德治、自治、善治“五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

  高质量推动城市复兴。精心规划优布局,修编《龙泉市域总体规划(2015——2035)》,确定城市形象标识,加快推进城市核心区块设计,做到城市建筑和景观风貌相协调,形成层次分明、疏密有致的天际线、山际线、水际线。精致建设提品质,统筹推进“名城保护、新城开发、旧城改造”,让城市留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看得见发展。注重名城保护,加快推进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完成披云桥重建和西街历史街区布展工程,启动云水渠修复和江滨北路西街段改造工程,联动推进九姑山公园改造提升,力争完成龙渊公园建设。注重新城开发,聚力建设城东综合体,统筹推进龙泉溪武潭至五梅垟段生态修复、黄灌防洪堤景观二期等项目,着力打造滨江特色突出、服务设施完善、商业氛围浓郁、人居环境优良、都市文化集聚的城市新地标;高标准打造城南火车站场,启动实施火车站站前区块市政基础设施一期项目,加快建设环城南路(剑川大道至后沙路段)和塔石隧道工程,着力打造综合交通枢纽。注重旧城改造,深入实施棚户区改造和地下管网建设三年行动,有序推进曾家、张家等区块拆迁改造,统筹实施金沙溪、大沙溪、罗木溪等内河污水治理,力争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精细管理强内涵,加快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建设,探索实行“房长制”,严格农民联建房规划管理,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加大城市环境整治力度,有效提升全民素质,巩固提升创国卫成果,启动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市。

  高标杆推动生态保护。深入实施“811”美丽龙泉建设行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抓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落实,全面推进污染源普查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努力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纵深推进“五水共治”,严格河长制标准化管理,实施污水零直排区、美丽河湖县(市)创建,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确保水质继续保持“三个百分之百”和农村饮用水安全。统筹开展“五气共治”,加强“清新空气”监控网络建设,力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和PM2.5指数全省最优。持续深化“三改一拆”,完成拆违、“三改”面积80万平方米,力争创成基本无违建县(市)。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新建改建公共厕所60个以上,完成垃圾分类处理村100个,健全完善“户集、村收、乡运、市处理”的城乡垃圾收集处理一体化长效保洁机制。

  (五)聚焦大民生保障,聚力增进百姓福祉。继续坚持把新增财力的2/3以上用于民生事业,让人民生活更有温度、人民幸福更有质感。

  大力推动教育质量和医疗质量双提升。出台提升教育质量的专项政策,设立教育教学质量奖,启动实施第三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教育品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推进南大洋小学、城东小学、大沙幼儿园等项目建设,力争启动南大洋幼儿园、龙泉四中扩建工程,深化第五中学项目前期。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力争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摘筹。开展“市管校聘”人事管理改革,完善优秀教师激励机制。加强德育教育,规范教育培训市场,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健康龙泉2030”行动方案,出台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专项政策,设立医疗质量提升奖,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丽水市级试点,深化“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医疗融合体建设。加快推进中医院迁建,提升省中心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水平。全力创建新一轮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持续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继续开展十大模范教师、十大好医护等评选活动,采取送出去、请进来、“传帮带”等方式,加大教育卫生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力度,全力营造尊师重教、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大力推动居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双增长。打好百姓增收攻坚战,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增幅持续走在全省前列。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确保低收入农户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坚持以集聚促增收,推行“市场化+”安置小区建设模式,实现农民异地搬迁2000人以上,力争创成丽水市级异地搬迁“美丽新家园”1个。坚持以就业促增收,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800人以上,力争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深入推进“无欠薪浙江”试点县(市)创建,严厉打击恶意欠薪等违法犯罪行为。统筹实施村企联盟等举措,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确保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任务提前一年完成。

  大力推动社会治理和平安保障双加强。坚决守住治危防患、防汛防台、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四大红线”,全力打造“最平安县(市、区)”。扎实抓好“治危拆违”,完成剩余D级和C级危房治理,坚决打好大搬快治“清零战”,做到“四个不少”。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大整治专项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积极推进省食品安全县(市)创建,启动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深化构建以大数据、大巡防、大调解、大整治、大网格、大脚掌为载体的大平安体系,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完善全民参保登记动态管理机制,确保“五大保险”精准扩面。统筹抓好养老服务工作,加快阳光老年福利特护中心、休闲养老中心、第二生态公墓等建设。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公益慈善事业、优抚安置制度,强化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和活动场所建设,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推进“七五”普法,加快社区矫正中心建设。落实拥军优属政策,深化军民融合发展。重视武装力量、老龄、老年体协、关工委、民族、宗教、外事、移民、侨台、科协、地方志、气象、文联、档案、工会、共青团、红十字、社会科学等工作。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将继续按照民生实事“群众提、大家定、政府办”的理念,下最大决心、花最大力气、用最实举措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三、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新的一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着力提升执行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强化政治意识促履政。坚持把讲政治放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彰显务实担当。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高标准开展政府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力营造心齐气顺劲足的干事创业氛围。

  (二)强化法治意识促善政。坚持学习宪法、尊崇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全力弘扬宪法精神。把法治理念贯穿工作全过程,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用权履职,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难题。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推进公共决策科学化、合理化、民主化。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健全完善行政复议运行体制机制,积极推进“阳光复议”。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推进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重大行政决策执行保障机制,确保工作件件落实、承诺项项兑现。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监察、司法、审计、群众、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三)强化责任意识促勤政。强化谋划能力,勤谋平台、善谋政策、多谋项目,确保干有方向、抓有载体、做有实效。强化统筹思维,集中人力精力物力财力办大事、办实事、办好事。强化市场理念,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强化创新精神,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敢闯敢试敢担当,以新思维谋新举措,以新举措创新成效。强化执行意识,树立“落实第一、结果第一”的理念,深入开展执行力建设专项行动,做到执行任务不讲条件、不找借口、不打折扣,以实绩论英雄。强化担当作为,落实好改革发展容错免责机制,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勇于负责者负责,为善于创新者鼓劲。

  (四)强化规矩意识促廉政。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领导干部要叫响“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对我监督”,切实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做清正廉洁的表率。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市委实施办法,高度警惕、严格防范“围猎”行为,坚决防止“四风”隐形变异、反弹回潮。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严格财经纪律,严控“三公”经费,以政府过“紧日子”促进群众和企业过“好日子”。

  各位代表,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勇争先、奋力赶超,以豪情开启新征程,凭实干谱写新篇章,为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建设新时代美丽幸福好龙泉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名词解释

  1.“五比五促”:指龙泉市组织开展的生态工业“比投入促后劲、比产出促发展、比贡献促集约、比招商促活力、比服务促转型”活动。

  2.“僵尸企业”:指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企业。

  3.“两化”融合: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4.旅游“四个转变”:指推动旅游从观光游向深度游转变、假日游向常态游转变、过路游向过夜游转变、单景游向全域游转变。

  5.旅游“三化”:指旅游景区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

  6.选商引资“三抓”活动:指龙泉市组织开展的选商引资抓签约、抓落地、抓投产活动。

  7.“568”计划:指龙泉市提出的创新区建设“568”计划。“5”即以美丽生态、美丽交通、美丽产业、美丽城乡、美丽民生为5个基础平台,“6”即实施60个以上重大工程,“8”即达到800亿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

  8.“十大专项行动”:指龙泉市组织开展的最美生态、综合交通、全域旅游、生态工业、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创兴剑瓷、富民惠民、改革创新、重大项目十大专项行动。

  9.“411”项目:指浙江省通过实施扩大有效投资“411”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推进“四大万亿”工程,即万亿产业转型升级工程、万亿基础设施完善工程、万亿统筹城乡建设工程、万亿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建设1000个以上省重大项目,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万亿元。

  10.剑瓷“八大平台”:指剑瓷两产业园、剑瓷两大师园、剑瓷两孵化基地和剑瓷电商园、剑瓷产业带。

  11.“三个百分之百”:指平均地表水水质Ⅰ—Ⅱ类比例为100%,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

  12.“四个平台”:指乡镇(街道)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平台。

  13.CNAS:指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并授权的国家认可机构,统一负责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等相关机构的认可工作。

  14.“四个优先”:指龙泉市提出的教育投入优先保障、教育经费优先划拨、教育困难优先解决、教育资源优先倾斜“四个优先”教育发展保障措施。

  15.“两个高水平”:指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我省今后五年奋斗目标:确保到2020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6.“两大历史使命”:指丽水市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确保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勇当绿色发展的探路者和模范生”的两大历史使命。

  17.“四大平台”:指浙江省谋划建设的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四大平台”。

  18.“飞地”:指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

  19.“凤凰行动”计划:指浙江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核心是推进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

  20.“一心两核”:指城区“一心”和龙泉山养生度假核和中国青瓷小镇文化体验核。

  21.“八大中心”:指龙泉汽车空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研发设计、国家级检验检测、人才交流服务、科技公共服务、品牌营销、国际合作、科技金融服务、大数据云服务“八大中心”。

  22.“三全三化”:指“最多跑一次”改革全覆盖、全能型、全域化和标准化、集成化、智慧化的总要求。

  23.“标准地”:指浙江省要求土地出让前明确每块建设用地的规划建设标准、能耗标准、污染排放标准、产业导向标准、单位产出标准等,再行挂牌出让。企业拿地后,经相关部门“一窗受理”后就可直接开工建设,待建成投产后,按照既定标准与法定条件验收。

  24.“1210”交通强省行动:指通过实施12项重点措施,通过10年努力,打造以“交通基础设施强、交通营运管理强、交通产业强和交通综合效益及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强”为标志的全国综合交通强省行动。

  25.“五位一体”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指构建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管道“五位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

  26.“四好公路”建设:指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27.乡村振兴、城市复兴“块线点”669工程:指龙泉市组织开展的“块线点”重点工作,“6”:西街、城东、九姑山、宝剑小镇、青瓷小镇、住龙创4A级景区六大区块;“6”:城市绕城线、百里瓯江绿道、市区—上垟高速公路风景线、市区—宝溪美丽乡村风景线、市区—住龙美丽乡村风景线、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风景线;“9”:西街街道农旅融合3A级景区、龙泉汽车空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安仁昌文地块、八都美女献花地块和5个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

  28.“五百工程”:指龙泉市提出的百亿现代农业产业培育、百个景区村庄创建、百家文化礼堂引领、百村善治示范、百村富民壮村“五百工程”。

  29.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十大行动:指生态精品现代农业的产业绿色富民、农旅融合促进、品牌农业创建、稳粮增效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消薄强基攻坚、质量强农保障、规范三资管理、改革创新推进、农业铁军锻造等“十大行动”。

  30.农村“头雁”培育工程:指以加强村党支部书记为重点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系统工程。

  31.“四个不少”:指主汛期前全部撤离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人员,一个不少;年底前搬迁群众全部安置到位,一个不少;年底前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项目全面完成,一个不少;年底前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监测实现全覆盖,一个不少。

  32.“五大保险”: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2018年度“十件民生实事”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1

      
      

  “省市县乡”四级医疗融合体建设项目

      
      

  建设以浙医二院为核心,丽水市人民医院深度参与的省、丽水市、龙泉市及乡镇四级联动的高水平医疗融合体。具体为:浙医二院重点帮扶肿瘤治疗中心、急诊科、心内科、呼吸科、骨科5个科室,每月下派专家不少于4人;丽水市人民医院重点帮扶儿科、妇产科、外科、神经内科4个科室,每月派驻专家不少于12人;提升就诊率5%。

      
      

  2

      
      

  交通出行便民工程

      
      

  新增康庄小巴8辆;建设农村港湾式停靠站20个;实施6处码头渡口改造提升;新增公交线路1条,公交车3辆;建立地感式智能停车系统,新建和改造智能公共停车泊位1369个;改造提升客运站站前广场,新增无障碍电梯2台、自动扶梯2台、停车位52个。

      
      

  3

      
      

  教育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全面开工建设城东小学、南大洋小学,完成城东小学二标段50%的工程量和南大洋小学一标段工程;完成大沙幼儿园、龙泉二中综合楼主体工程;确定第五中学选址并开展前期工作;创建省二级以上幼儿园3所。

      
      

  4

      
      

  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

      
      

  实施锦溪集镇、岭根片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以及安田村、署网村、张畈村等14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新增受益人口2.46万人。

      
      

  5

      
      

  食品安全提升工程

      
      

  创建4家省级放心农贸市场;新增19个农村家宴服务中心;启动龙泉市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

      
      

  6

      
      

  城市畅通提升项目

      
      

  完成披云桥重建;完成建设东茶路(环城东路至华楼街段)、龙福路(广源街至剑池西路段)、变河路(华楼街至东茶路段)等市政工程城市道路网3公里。

      
      

  7

      
      

  农村消防安全提升工程

      
      

  完成改造2000户农村地区木结构老旧房屋电气线路;建设2000户农村木结构老旧房屋独立烟感报警器;60%的行政村设置消防设施和消防水源;组建4支村志愿消防队伍。

      
      

  8

      
      

  人居环境质量提升

      

  “双革”工程

      
      

  实施“垃圾革命”,完成100个村垃圾分类,实现农村生活垃圾“三化”处理建制村覆盖率达50%以上。实施“厕所革命”,新建和改造农村厕所40座以上,其中景区及景区村厕所18座以上;新建和改造城区厕所6座以上。

      
      

  9

      
      

  养老服务提升工程

      
      

  阳光老年福利中心二期投入使用,新增特护床位260张;休闲养老中心(民办)投入使用,新增养老床位600张;建设两个乡镇级养老服务中心,新增养老床位80张。

      
      

  10

      
      

  医疗保障惠民工程

      
      

  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职工医保门诊支付比例从20%-40%提高到40%-70%;住院支付比例从83%-89%提高到83%-92%;城乡医保门诊支付比例从10%-50%提高到30%-60%。

      
使用帮助   |    隐私保护   |    郑重声明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主办:浙江省龙泉市人民政府 浙江省龙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322200  浙ICP备13024068号
技术支持:浙江红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建议IE8,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网站标识码:3311810001

浙公网安备 33118102000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