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龙泉市政府网!今天是:
天气预报: 今天傍晚到夜里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明天阴有阵雨或雷雨;后天阴有小雨。明天早晨最低气温13℃;明天白天最高气温23℃。森林火险等级4级,各地要控制野外用火,加强山林防火工作。龙泉市气象台14日16时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政务公开>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划计划>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龙泉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002656097-03-2014-0001 生成时间:2014-03-11 发布机构:龙泉市政府办公室
分享到:
  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3月11日在龙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龙泉市人民政府市长 季柏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严峻形势和繁重的经济社会转型任务,市政府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推进“三大战略”、“四年活动”、“四化同步”,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89亿元,增长11.2%;工业总产值211.5亿元,增长20.3%;固定资产投资66.75亿元,增长25.8%;地方财政收入5.45亿元,增长1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8亿元,增长1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0918元、10368元,分别增长10.7%、13.6%;实现进出口总额2.52亿美元,增长22%;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市政府承诺的年度十件实事全面完成。

  (一)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工业经济稳中趋优。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六大行动计划”,工业产值迈上200亿元台阶,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突破5万元。以“四换三名”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盘活工业用地227亩,新增空间7.8万平方米,完成技改投资12.17亿元,电商网店年交易额近2亿元。新增亿元企业8家、企业集团2家,完成“小升规”22家、“个转企”599家。拓展工业空间2141亩,出让工业用地1174亩。引进国家“千人计划”对象1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9.1%。专利授权556件,增长86%。汽车空调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青瓷检测中心、3D打印技术中心等平台投入运营。

  现代农业增效提质。实施生态精品农业“185”行动计划,实现农业总产值19.49亿元,增长7.1%。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14个1.29万亩。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荣获“全国食用菌产业建设示范市”称号。实施竹产业效益提升工程8.9万亩,新建竹林机耕路376公里。新建茶叶基地8000亩,龙泉茶叶获“浙茶杯”评比金奖5个。屏南蔬菜产业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顺利承办北京亚洲菌物学大会—龙泉灵芝产业发展专题研讨会。

  旅游产业扩容提速。实现旅游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69亿元,增长55.3%。中国青瓷小镇·披云青瓷文化园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昴山佛教文化旅游景区开工建设,披云山景区等项目加快推进,龙泉山景区二期等项目成功签约。举办百家旅行商和旅游媒体走进龙泉、寻找“中国好空气”等系列旅游营销活动。创建农家乐综合体2个,培育农家乐特色村38个,举办乡村漫游活动13站。全年接待游客334.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02亿元,分别增长35.4%和38.5%。

  文化优势逐步彰显。青瓷文化创意基地二期、龙泉宝剑文化创意基地、青瓷产业园、国际竹建筑文化创意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青瓷文化创新团队入选省级文化产业类创新团队,开展首届“龙泉市首席技师”评选,启动青瓷宝剑产业人才提升培训三年计划,新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名、高级工艺美术师16名。成功举办第八届bet-365首页青瓷·龙泉宝剑文化旅游节和2013·浙江国际华严文化节。

  现代服务业升级完善。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8.13亿元,增长10.4%。农村信用联社大楼投入使用,交通运输物流中心等服务业项目加快推进。新增服务业限上企业5家,8家企业成为丽水市首批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重点企业。现代广场城市综合体等项目顺利完工,完成房地产投资11.45亿元,增长21.2%。金融市场存款、贷款余额均突破百亿元,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

  (二)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有效投资保持稳步增长。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3.72亿元。龙庆高速公路、53省道龙泉至八都改建二期建成通车,完成51省道遂龙线改建项目路基工程、公路应急抢险中心和客运站迁建主体工程,龙浦高速公路、龙泉山景区开发配套交通项目顺利推进,建成农村联网公路11.2公里,衢宁铁路正式立项。完成第二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和乌溪江治理一期工程建设,龙泉溪治理工程全线开工。飞翔、中意总部大楼等一批民间投资项目顺利推进,全年实现民间投资38.51亿元。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龙泉—萧山山海协作产业园达成合作项目14个、协议资金50亿元,三田产业园、柳州力通车用空调总成基地等项目成功落地,南京雨润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开元旅业集团城市综合体等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实际利用市外内资25.9亿元,其中浙商回归资金9.7亿元,实际到位外资677万美元。与浙大启动新一轮“合作共建山区科学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示范点”,新增市校合作项目129个。顺利加入“世界陶瓷之路”联盟,与法国利摩日市缔结友好城市。

  科学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在全国率先开展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发放试点工作,成为“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模范县”,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5.4亿元。创新推出“整村批发、集中授信”、“公司+农户”、“菇贷通”等信贷模式和金融产品,助推农民贷款难题破解。加快推进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试点工作,开展城区征地集中攻坚活动,完成土地征收9295亩,垦造耕地5120亩。破解企业发展难题152个,减免税(费)3.6亿元,支持企业还贷周转11.2亿元。

  (三)“美丽龙泉”扎实推进

  城市功能加快完善。强势推进“三改一拆”,完成“三改”面积103.77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01.21万平方米,老政府、龙翔路南段等区块房屋征收工作基本完成。开发利用地下空间4.9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城市道路3.8公里,实行城区主要道路停车泊位咪表收费管理,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投入使用,城区马路菜市场、夜市摊点等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明显,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完成。敷设城镇污水管道21.9公里,污水处理率达85%。松溪路迎宾大道等城市建设“六个一”项目扎实推进。启动历史街区修缮改造。完成石达石撤乡建街道。

  “美丽乡村”成效显著。开展“六边三化三美”、“双清”行动,建成市区至龙泉山示范线。实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村42个,培育中心村30个,完成省级整治村41个、巩固提升村20个,完成村级物业经济项目13个。建立来料加工企业孵化基地,发放加工费2.2亿元。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81个,到位省补资金2435万元。我市成为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上垟镇入选首届“十大中国最美小镇”,宝溪乡荣膺“浙江人心目中最美生态乡镇”,溪头村获评“浙江最美村庄”。

  生态质量保持领先。深入推进“811”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启动“五水共治”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河道疏浚193.5公里,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农(林)业面源污染等专项治理,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提高至25元。实时公布PM2.5监测数据,空气污染指数监测显示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62天,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三年全省第一。成功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浙江省首届全面小康生态示范县。

  (四)和谐基础更加巩固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大社保基层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投入运行,实现五大保险扩面27576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6.6%、97%。就业服务工作切实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2.73%。城乡居民医保基金人均筹资标准提高25%,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75%,普通门诊个人年度报销限额从200元提高到500元。建成保障性住房271套,实物分配廉租住房137套。改造农村危旧房1215户,实施农民异地搬迁989户3956人。实施无固定收入残疾人生活补贴、国家优生“两免”项目和殡葬基本服务项目免费等惠民政策。建成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5个。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集团化教学覆盖城乡,成功入选“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筹建龙泉青瓷学院,中职校陶瓷工艺专业入选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名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比例达到90.7%,创建省级规范化卫生院9家。建成农村文化礼堂20座。承办浙江省武术锦标赛,举办首届企业职工运动会和农民运动会,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更加丰富。大窑龙泉窑遗址公园评定为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浙大龙泉分校旧址、永和桥等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泉司法档案选编》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

  “平安龙泉”积极推进。深化乡镇(街道)“五强五网”建设,建成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和“96345”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完成全市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达96.8%,上级挂牌信访积案化解率达100%。组织开展“打霸拔钉·清障护航”、“扫毒害保民安”等专项行动,社会治安形势良好。有效处置“9.15”安全生产事故,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126家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7家挂牌单位完成安全隐患整改。扎实推进“六五”普法、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法律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市场监管效率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市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称号,有望实现平安创建“争九夺银”目标。国防动员、征兵、民兵预备役和“双拥”等工作取得新成绩,人防、移民、审计、气象、民族、宗教、侨台、科普、文联、供销、地方志、共青团、工会、慈善、红十字、社区、老龄、妇女儿童和社会科学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五)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市人大的依法监督、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重点工作和重大事项及时向市委请示、向人大报告、向政协和老干部通报。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81件和政协委员提案191件。开展重点项目审批代办(协办)服务,取消审批事项50项、调整107项。全面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行政诉讼案件涉诉部门主要负责人出庭率达到100%。完成“阳光工程”专题网站建设。开展乡镇国库集中支付试点,122家预算单位纳入公务卡改革范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改进作风“八项规定”、省委“28条办法”、“六个严禁”,“三公”经费下降10.3%。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同心同德、克难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龙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关心和支持龙泉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欠发达仍然是龙泉最基本的市情,加快发展是龙泉最根本的任务,在前进的道路上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综合经济实力不够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潜力尚未加速释放,经济结构调整优化难度大,我们面临着做大经济规模与提升发展质量的双重挑战;作为全省重要生态屏障,既要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二者和谐统一存在很多现实矛盾,我们肩负着保持一流生态环境与加快发展的双重使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卫生医疗、城市治理、安全生产等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难题亟待破解,我们承担着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与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的双重压力;政府治理理念和政府职能仍需加快转变,部分单位和工作人员仍然存在服务意识不强、业务水平不高、工作作风不实等现象,我们担负着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与提高公务人员素质的双重任务。我们要直面这些困难和问题,不回避、不畏难、不懈怠,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应对和解决。

  二、2014年主要目标和任务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为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战略指导思想,守住群众增收、生态良好、社会平安三条“底线”,这对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坚信,只要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将生态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山青水碧、富民强市交融互促、并行不悖的科学发展道路。

  根据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总体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统领全局,深入实施“三市并举”发展战略,联动开展“四年”活动,致力于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稳中求进、改中求活、转中求好,进一步开创打造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活力龙 幸福泉”新局面。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工作导向,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农业总产值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出口总额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旅游总收入增长30%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市县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100%,节能减排达到上级下达的约束性要求。

  根据全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2014年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突出改革开放,着力优化体制机制,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

  深化“三大改革试点”。坚持质量与速度并举,扎实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创造“地等项目、地等企业”的良好条件。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积极促进农村“三权”抵押贷款扩面增量。继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鼓励行业协会等民间机构开展担保、转贷业务,稳妥推进不良信贷资产处置和信贷风险化解。构建合作扶贫机制和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启动第二轮特扶项目三年计划,力求扶贫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

  力争关键领域改革取得突破。建立农村耕地流转服务体系,力争新增农地流转1万亩。探索建立差别化土地供应和地价政策,推行工业用地分阶段出让、弹性出让、市场化退出等机制,引入负面清单监管模式,建立以企业亩产效益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着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加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力度。实施城市管理综合体制改革,健全城市网格化、数字化管理系统。激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支出绩效。继续深化“大国资、大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盘活国有资产,提升国资保值增值水平。落实“非禁即入”原则,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领域。

  推进开放合作交流。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突出生态工业招商,重点开展旅游、文化和城市招商,拓展现代农业招商。加快推进龙泉—萧山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深入实施浙商回归工程促进以商招商,借助浙洽会、海交会等平台推进会展招商,瞄准央企、国企、国内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实施精准招商,确保协议利用市外内资40亿元,实际利用20亿元,其中浙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不少于7亿元,协议利用外资85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50万美元,引进大项目8个以上。积极推进国际商务、文化交流合作。

  (二)突出创新驱动,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质量与效益

  强化科技创新。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发水平,促进技术成果转换。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示范企业20家,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10%以上。不断拓展市校合作深度和广度,深入实施“15582”工程,新增市校合作项目100个以上。扎实开展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县创建,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20%以上。提升各产业科技平台在产品检测、技术研发、信息咨询、人才培养等方面服务水平。

  发展生态工业。坚持发展工业“第一经济”,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六大行动计划”、“三优三特一新”产业培育改造提升计划和企业培育“三大工程”。加速实施“四换三名”,积极推进“腾笼换鸟”,力争盘活土地1000亩;扎实推进“空间换地”,新增生产性用房4万平方米;实施“机器换人”重点项目25个,完成工业现代化技术改造投资17亿元;筹建电商大楼,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2.5亿元,积极推动龙泉产品在渤海商品交易所挂牌上市;支持亿元以上企业向“五型”企业发展,力争新上规模企业20家、亿元以上企业5家。培育申报丽水市级以上著名商标和名牌11件。开发可供工业用地1500亩,出让工业用地600亩。

  优化现代农业。继续推进农业“两区”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发展“竹茶菌蔬”四大主导产业,培育“水果、香榧、石蛙、珍贵树种”等高附加值产业。实施黑木耳特色园项目,推广黑木耳“一新三改”集成配套技术。新建和改造茶厂10家,开展“龙泉金观音”红茶标准制定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工作。打响“龙泉绿”蔬菜品牌,加快引进工商资本来龙发展高山蔬菜产业。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改造毛竹低产林1万亩,建设毛竹高效示范基地2万亩、竹林机耕路400公里、水果精品基地10个、石蛙养殖基地20个、香榧基地和珍贵树种基地各1万亩。鼓励申报绿色、有机和无公害认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培育生态精品农业示范企业和示范合作社各4家。完成垦造耕地5000亩,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500亩,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8万亩。

  壮大生态休闲旅游业。突出“一城三片”,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加快龙泉山景区二期、披云山、昴山佛教文化旅游景区等项目建设,建成大赛湖漂流项目并对外开放,创成金观音庄园、龙泉宝剑厂国家3A级旅游景区,积极申报瓯江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扎实做好石马垄大峡谷等项目前期,完成紧水滩·龙泉库区旅游总体规划。扩大“乡村漫游”品牌效应,加快培育农家乐特色村,创建农家乐综合体1个、三星级以上农家乐25户。鼓励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加强旅游宣传营销,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力争全年接待游客人数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0亿元。

  提升现代服务业。全面落实服务业发展各项政策,积极发展高速互通经济。加快推进总部经济大楼等项目,做好城市综合体、粮食物流中心、汽车商贸城、食品仓储配送中心等项目前期,力争开工建设雨润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等一批带动辐射强的服务业项目,积极推进住龙休闲养生养老基地等项目建设,完成服务业投资49亿元以上。鼓励域外金融机构来龙开展业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有效投放,确保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2%、13%。大力培育和引进现代物流、工业设计、金融商务、营销管理和软件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力争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2亿元。

  (三)突出“五水共治”,着力推进生态文明,确保生态质量走在前列

  强化重点领域治水。坚持“五水共治、治污先行、水岸同治”,大力推进治水“十大工程”,突出治脏、重点治浑、全面治污,实现一季度基本消灭垃圾河,一年消灭黑臭河。关闭沿河两岸所有采砂制砂场和159家禁养区内养殖场(户)。完善大沙、回归工程、炉田等区块和安仁、八都、查田等乡镇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实施石达石金岗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实现主要污染企业达标排放。新增城市污水管道11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7.5%。大力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实施废旧塑料加工等行业整治,完成155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实现城乡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全覆盖。完成高塘生活垃圾填埋场改造工程。

  推进生态创建活动。以“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为抓手,巩固省级园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果,启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实施百里绿色长廊建设35公里、城乡“三沿”林相改造5万亩、绿化造林3万亩。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整治,推进绿色矿山创建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投产运行生物质发电项目,新增沼气工程1500立方米,推广测土配方施肥36万亩,积极普及物理杀虫新技术。

  健全生态保障机制。推进水环境功能区修编,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全面实行水环境质量“河长制”,将乡镇水环境交接断面监测结果作为评价乡镇工作的重要依据。切实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严格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和方案申报审批制度。整合政策资源引导企业应用节能降耗减排新技术和循环、低碳发展模式。加强重点领域全天候自动监控,严肃查处偷排、漏排、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

  (四)突出项目攻坚,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构建更为便捷交通网。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3亿元,建成51省道遂龙线龙泉段改建工程,完成交通物流中心一期项目,投入使用新客运站,加快推进龙浦高速公路建设,力争开工建设衢宁铁路、53省道安仁至西街段公路、交通物流中心二期项目。积极推进武松龙高速公路、S229省道石达石至兰巨段公路、龙浦铁路、温武铁路等项目前期,扎实推进农村联网公路建设,积极谋划通用机场项目。

  建设更具魅力新城区。完成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加大规划执行监管和违规问题查处力度。深化“三改一拆”和城市交通治堵工作,全面开展“无违建”创建活动,加快推进龙翔路南段等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重点实施江滨北岸、老东升小学等旧城区改造。开工建设龙渊公园、江滨南岸文化长廊、油气合建站、电网改造等一批民生建设类项目,完成华严公园等城市建设“六个一”项目,加快城东区块开发建设步伐。

  培育更加美丽新农村。深化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开展市区至上垟、小梅沿线“六边三化三美”行动,同步推进市区至安仁、宝溪、城北沿线综合整治。续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村42个,新启动16个,续建省级中心村13个,新建经济薄弱村村级物业经济项目10个。深入实施异地搬迁五年规划,实现异地转移6000人,完成异地搬迁3800人,新增进城务工劳动力2200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500人。培育青瓷旅游饰品、剑瓷软包装等来料加工新增长点。加快中心镇道路、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五)突出特色发展,着力挖掘资源优势,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扎实推进青瓷文化创意基地、龙泉宝剑文化创意基地、茶文化产业园、青瓷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华东森博园、水博园等项目,完善中国青瓷小镇配套基础设施,建成香菇博物馆。实施“文化名企培育战略”,力争新增亿元企业2家,5000万元、2000万元以上企业各10家,文化产业企业50家。建立龙泉青瓷企业研究院。力争全年实现文化产业产值37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5%。

  保护传承特色文化。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深入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加快西街古街区保护开发,推进大窑龙泉窑考古遗址公园、济川桥重建等项目前期,举办第九届龙泉青瓷·龙泉宝剑文化旅游节。开展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评选,加大青瓷宝剑产业人才提升培训力度。启动大窑龙泉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龙泉宝剑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民国司法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工作。

  增进文化惠民共享。围绕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市,大力实施市民素质提升行动,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国家级文化先进市建设,启动“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新建农村文化礼堂20个。举办全民体育节活动、首届残疾人才艺大赛和社会艺术团队文艺汇演等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力争在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加快实施体育公园等项目建设,确保成功创建省级体育强市。

  (六)突出民生改善,着力办好为民实事,促进发展成果普惠

  提升社会保障能力。着力推进社保增量扩面,积极推广企业大社保工作模式,稳步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规范提升基层人力资源市场等服务平台,健全“校企合作”、“订单培训”等工作模式。加快推进防范处置企业欠薪等机制建设。积极推进省级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创建,建成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开工建设阳光老年福利中心二期和休闲养老中心等项目。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市创建,完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任务。加快浙大中学、中职校扩建二期、南大洋小学等项目建设,实施龙二中、龙四中扩建工程。争取龙泉一中创成省一级特色示范高中。编制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开展卫生强市创建,实施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完成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和龙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抓好中医院迁建工程,力争将所有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坚持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落实“单独二孩”政策。加强防震减灾台网建设,加快省级气象现代化示范县(市)创建。健全完善国防动员机制,进一步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全面提升军民融合发展水平。继续重视人防、民族、宗教、侨台、科普、移民、供销、地方志、文联、共青团、工会、慈善、红十字、社区、老龄、妇女儿童和社会科学等工作。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继续深化乡镇(街道)“五强五网”建设。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实有人口管理,强化社区警务工作,推进“天网”工程二期建设,构筑立体复合型治安防控网体系。健全“大调解”工作体系,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积极落实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措施,努力从源头上避免和减少矛盾发生。严厉打击和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大力开展社会治安乱点专项整治,加大对阻挠工程项目建设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食品药品、生态环境等领域违法行为。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扎实开展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统筹抓好消防、道路交通、校园校车和公共卫生等安全工作。加强网络舆情监管与引导。不断提高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深入推进“六五”普法。确保实现年度“平安市”创建目标。

  今年,我们还将着力办好治理城乡污水、加强城区饮用水安全、治理城区交通拥堵、推进“三改一拆”、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提升社会保障能力、提升教育水平、推进养老助残服务、促进就业创业等十件实事。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激烈的区域竞争态势,我们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着力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把学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贯穿始终,把整改落实、解决实际问题贯穿始终,把建章立制、标本兼治贯穿始终,带头执行“四个一律”,着力做到“十个率先”,坚决纠“四风”、破“两局”,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为群众办事的能力,努力造就一支过得硬、打胜仗的队伍。

  (二)始终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立足点。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社会公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厘清政府权责边界,加快形成政府行政权力清单,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和社会管理创新,切实提升依法治理水平。

  (三)始终把高效施政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切实改进文风会风,精简会议文件,不喊“空口号”,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谋发展、解难题、抓落实上。深入实施“一线工作法”,深化“四办一点评”机制,健全完善局长作风大家评、效能服务排行榜、股所长作风评议等活动。继续开展“携手振企”专项行动,深化“效能直通车”品牌建设,建成网上政务大厅,着力提高政府执行力。

  (四)始终把从严治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三公”经费预算支出削减30%以上。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办力度。强化对职能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切实加大行政问责力度。

  各位代表,当前龙泉正处在加快崛起的关键时期,让我们保持干事创业的劲头,动真碰硬的作风,奋发有为的情怀,勇于担当的魄力,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新业绩,为进一步开创打造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活力龙 幸福泉”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名词解释

  1.“四换三名”:“四换”即腾笼换鸟、空间换地、机器换人、电商换市;“三名”即名企、名品、名家。

  2.“千人计划”:2008年12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制定了《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在未来的5到10年内为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等引进2000名左右的人才,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华创新创业。

  3.生态精品农业“185”行动计划:“1”是指争创丽水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县;“8”是指培育生态精品农业示范乡镇8个;“5”是指培育生态精品农业示范企业15家(其中精深加工企业5家以上)、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合作社15家、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家庭农场(专业大户)150家,开发生态精品农业产品150个,带动农户1.5万户。到2016年,生态精品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55%以上。

  4.城市建设“六个一”:即建设一条迎宾大道、一条江滨景观带、一条商业示范街、一条文化特色路、一个健身广场、一个融当地历史和未来展示馆。

  5.“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

  6.优生“两免”:即“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孕前优生检测”。

  7.“三统一”:即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发布。

  8.“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指党的十八大报告作出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大方面。

  9.“三优三特一新”:“三优”指汽车空调零部件、金属制品、工程机械三大优势产业;“三特”指竹木制品、青瓷宝剑、农副产品加工三大传统产业;“一新”指新能源、通讯、电缆、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生产性服务业。

  10.“五型”企业:即总部型、品牌型、上市型、高新型、产业联盟主导型。

  11.黑木耳“一新三改”集成配套技术:“一新”指推广抗逆能力强、具有一定市场前景的新品种;“三改”指改全露天栽培方式为设施栽培方式,改地面摊晒干制为架筛干制,改单链生产为循环生产。

  12.“一城三片”:“一城”即将城区作为旅游发展的中心区块来打造,“三片”即以龙泉山景区、中国青瓷小镇景区、大窑龙泉窑遗址公园景区为核心的三大旅游发展片区。

  13.“五大综合体”:即城市综合体、旅游休闲养生(养老)综合体、专业市场物流综合体、文化创意综合体和总部经济综合体。

  14.治水“十大工程”:即企业污染防治提升工程、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工程、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程、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工程、河道清淤疏浚保洁工程、水土保持治理修复工程、城乡饮水安全保障工程和监管监控能力建设工程。

  15.“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8”是指要实现生态经济、节能减排、环境质量、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8方面工作目标;“11”是指开展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绿色城镇、美丽乡村、清洁水源、清洁空气、清洁土壤、森林浙江、蓝色屏障、防灾减灾、绿色创建等11个专项行动。

  16.“河长制”:即根据河道的性质,由各级党委政府负责人担任辖区内河长,负责牵头组织开展包干河道水质和污染源现状调查、制定水环境治理实施方案、推动落实重点工程项目、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做好督促检查,确保完成水环境治理目标任务的工作责任制。

  17.“四办一点评”机制:指在重点工作推进中实行工作交办制、协调会办制、服务帮办制、责任督办制和工作点评制。

  18.“四个一律”:即公务接待一律不准饮酒,工作日中餐一律不准饮酒,工作日、公务活动期间一律不准参加打牌、打麻将等活动,任何时候一律不准参加带有赌博性质的打牌、打麻将等活动。

  19.“十个率先”: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重点做到率先作出公开承诺、率先加强学习教育、率先开展专题讨论、率先落实“八联八促”制度、率先开展“开门纳谏”活动、率先开展谈话谈心活动、率先进行“对照检查”、率先开好民主生活会、率先破解困难和矛盾、率先健全群众路线长效机制。

  20.“四风”: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21.“两局”:即酒局、牌局。

  

 

使用帮助   |    隐私保护   |    郑重声明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主办:浙江省龙泉市人民政府 浙江省龙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322200  浙ICP备13024068号
技术支持:浙江红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建议IE8,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网站标识码:3311810001

浙公网安备 33118102000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