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1日在龙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龙泉市人民政府市长 梁忆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参加大会的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抓重点、克难点、凸亮点,
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过去一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龙泉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两创”总战略,以“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为抓手,以“农民增收六大目标”为重点,以“生态建设年”为载体,创业创新,实干苦干,全面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加快追赶态势明显。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39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一、二、三产同比分别增长5.2 %、18.6%、11.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23亿元,同比增长16.3%;财政总收入4.1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2%、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3亿元,同比增长19.7%;出口总额1.04亿美元,同比增长2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4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12元,同比分别增长12.5%、16.7%;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3.62亿元、贷款余额37.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1%和19.8%,存贷比达85.3%;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达到99.7,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在17项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中,14项增幅超过丽水平均水平,12项名列前三位,9项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目标。
——积极破解要素瓶颈,工业经济提速增效。超额完成“6668”工业大追赶计划,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2.89亿元,税收1.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1%、20.5%。产业培育成效明显。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48.85亿元,税收1.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0%、27.4%;三大工业主导产业实现产值41.02亿元,税收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4%、21.2%;5家重点骨干企业实现产值16.58亿元,同比增长41.1%,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7.69个百分点,其中佳和集团实现产值11.17亿元,成为我市首家总产值超10亿元、税收超5000万元的企业;新增亿元企业2家、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级品牌企业8家,“浙江老字号”企业8家;我市成为“浙江省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基地”;新注册工业企业111家,注册资本金2.4亿元,同比增长22.7%;小企业成长培育工程初见成效,新增规模企业63家,其中竹木加工企业26家;国镜药业、南天木业、天和食品、中意建设等4家集团公司成功组建,佳和集团上市工作有序推进。空间拓展再创佳绩。继续发挥省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县(市)的优势,完成《龙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龙泉市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加大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力度,全市共签约征地3116亩;建设标准厂房1.6万平方米。有效投入明显增加。实现工业投资12.25亿元,同比增长46.7%,新落地开工企业69家,新竣工投产企业61家,其中“回归工程”开工企业49家,投产企业30家。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多渠道搭建融资平台,成立国有资产担保公司,完善银企合作机制,全年新增工业贷款2.8亿元,同比增长43.6%;引进国开、稠州、泰隆等域外银行信贷1.35亿元。
——深入实施“以林富农”,生态农业成效显著。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行新型农技推广责任制,主导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2.71亿元,现价同比增长13.6%。粮食生产保持平稳,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1.07万亩。高效生态产业取得新进展。建设毛竹现代科技园示范基地17个3597亩,新建竹林机耕路340公里,竹产业实现产值8.10亿元,同比增长23.6%;新建特色茶基地2000亩,建成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5个、示范村2个,茶产业实现产值3612万元,同比增长44.6%,《金观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成为全省首个乌龙茶地方标准;建成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25个、示范村4个,标准化生产率达21.3%,同比提高17%,开发食用菌新品种2 个,食用菌产业实现产值3.74亿元,同比增长19.0%;蔬菜种植面积8.21万亩,其中山地商品蔬菜1.50万亩,同比增长114%,建成高山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示范村3个,引进蔬果新优品种15个,山地蔬菜提升项目成为省首批“农业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建成省级标准化养殖项目、生态养殖项目、山区海岛项目各2个。产业化经营取得新突破。新增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各1家,国家级扶贫农业龙头企业1家,丽水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5家;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组建行业协会3个;实现林权流转46万亩,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837万元;新增耕地面积1.52万亩。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效。新增省级著名商标2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个、农业标准示范项目2个、农副产品QS认证5个;成功注册“龙泉绿”蔬菜公用品牌;“龙泉金观音”和“凤阳春”、“白天鹅”茶分别在国际名茶评比会、省绿茶博览会上获金奖。
——突出发展旅游经济,第三产业全面加快。全年共接待游客93.2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8%和50.9%。景区开发加快推进。龙泉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青瓷宝剑苑通过国家3A级景区初验,成功创建工业旅游示范点;大窑通景公路、披云山景区游步道建设顺利完工,留槎洲水上乐园二期工程稳步推进;开工建设华严塔重建工程、白云岩景区深度开发项目和昴山景区通景公路。接待水平不断提升。国际大酒店试营业,香溢大酒店被授予“浙江省优秀品质饭店” ;组织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食用菌烹饪大赛、丽水星级酒店服务技能大赛,分别获团体金奖、团体总分第一名;新增农家乐特色村省级1个、丽水市级2个。宣传促销力度加大。成功举办“名家写名瓷—中国书法家走进龙泉”、长三角媒体丽水探宝行、旅游推介会等活动;我市成为“中国生态旅游最具魅力城市”;龙泉山旅游度假区成为“浙江首批奥运旅游重点接待景区单位”。物流商贸业较快发展。完成浙闽赣食用菌交易中心一期工程;交通运输物流中心前期进展顺利;推行放心店扩面工程,创建放心店33家,新建农村连锁便利店28家,“连锁超市”实现乡镇全覆盖;金融保险业运行良好,信息、中介等服务业加快发展。
——致力加快基础建设,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完成《龙泉市域总体规划方案(2006—2020)》编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市政设施进一步完善。以城区道路网建设为重点,新增城市道路6.8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11.3平方公里;完成广元街、剑川大道以东江滨两岸道路景观工程,开工建设人民公园、欧冶子公园和江滨南路西段、中山东路东段、华楼东路、龙翔路二期等工程;大沙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完成塔石工业园供水工程,顺利推进岩樟溪饮用水引水工程,全面启动“水利西进”工程。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研发“数字城管”二期平台,扩容提升网格功能并投入使用;巩固和深化创建成果,集中开展太阳伞园区、大洋小区、金乐社区综合整治和城市秩序治理整顿,新建停车场3个、新增泊位1000个,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深入实施,创建农村新社区1个、丽水市级新农村示范村3个、省市级环境整治村45个,村庄整治工作获省级考核优胜奖;“四百工程”超额完成,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村133个,村坊道路硬化改造村100个,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村138个、“村村响”工程村137个,饮用水工程村231个,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走在丽水前列;完成康庄工程路基270.5公里、路面136.5公里,万里清水河道44.8公里,病险山塘除险加固10座,启动小梅溪查田段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完成35KV道太变电所工程,开工建设35KV输变电工程3个,新建新农村电气化村9个。交通网络进一步健全。开工建设龙松公路龙泉段、53省道龙泉至八都段一期工程,安豫线官浦垟至大赛公路改建工程;顺利推进龙庆高速、龙浦高速、遂龙公路的前期工作。
——深化合作突破招商,对外开放渐入佳境。突出市校合作与产业招商,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活力切实增强。市校合作纵深推进。实现了合作城乡全覆盖,一、二、三产全覆盖,“136”合作计划顺利完成;与浙江大学、浙江林学院等19家科研院校共建研发中心2个,签约合作项目112个,其中列入省级以上项目44个;争取经费1066万元、省农业科技扶持贷款2200万元,立项数和资金量均创历史新高。产业招商成效突出。以温州为主攻方向,共引进项目50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4个;全年协议引进资金18.2亿元,居丽水首位,其中外资1200万欧元,实际利用内资8亿元。对外交流积极推进。与韩国康津郡缔结为国际友好姊妹城市,与日本立命馆大学孔子学院、韩国康津郡女子高中签署教育交流意向书,与上海卢湾区签署经贸合作框架协议;完成丽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龙泉检测中心建设,实现对外开检;“山海协作”深入实施,侨台工作进一步加强。
——扎实推进生态建设,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坚持走生态路、创生态业、建生态市,生态环境继续保持领先。生态创建扎实开展。完成《龙泉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开展“三沿三山”绿化大行动,完成三沿绿化49公里、三山绿化186亩、绿化造林4.15万亩,建设市级绿化示范村46个;新增建成区公共绿地7.1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4.8%;确定红豆树为市树,顺利移植千年古樟。新增生态乡镇4个、生态村55个;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国家七部委检查评估中获得优秀。节能减排积极推进。全面启动“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完成镇级污水集中处理项目5个、生活污水治理村11个,完成屠宰场等重点污染治理,整治畜禽规模养殖场25个,启动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行政村311个;实施节能减排项目36个,审核验收清洁生产企业2家;新建农村沼气示范村5个,户用沼气877户。监测能力有效提升。全面开展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建成凤阳山省级空气自动背景站和气象自动观测站、负离子监测站及视频监控系统;开工建设市环境监测监控中心。
——高度重视民生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推进。扶贫开发成效明显。全面完成丽水市农民增收六大目标任务,230个村列入省重点扶持低收入农户集中村,1.1万户低收入农户列为帮扶对象,落实帮扶项目521个、资金1822万元,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实现脱贫或被纳入低保,25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23.3%实现脱贫;新建、续建脱贫小区(点)12个,实现农民转移搬迁5601人,其中南大洋农民公寓安置518户2300余名。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顺利推进,解决生产发展资金128.65万元。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和贫困残疾家庭住房833户。来料加工业加快发展,从事劳动力1.8万,实现加工费78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5%、27.8%。社会保障日趋完善。城乡统筹就业扎实推进,新增就业岗位1883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5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帮助农民转移就业6578人;“五费合征”有效推进,五大保险不断扩面,全年征集社保基金1.11亿元,同比增长19.6%,出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行办法,参保人数达10085人,实现我市医保制度的全覆盖;新纳入最低生活保障1147户2321人,扩面率达52.8%;城乡居民低保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248元、149元,全年发放低保补助641万元、临时物价补贴212万元;完成政策性农业保险371万元;农村“五保”、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87.1%、91.7%;完成市老年福利中心续建项目——阳光家园和“6·25”洪灾大沙安置点——康宁家园建设;开展“彩虹行动”,向农村困难群众捐赠电视机600台;建设拆迁安置房1.3万平方米,建成首批廉租房,新增廉租房配租对象53户;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慈善等事业进一步发展。社会管理全面加强。完成第八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出台《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工建设首个社区综合楼;支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全市捐赠款物660多万元。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年”活动、“涉奥信访维稳工作百日行动”等活动,我市成为省涉奥信访维稳工作先进市和反邪教保奥运百日攻坚先进市;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年”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药品“两网一规范”达标县创建和丽水市“十小”行业整治试点工作顺利通过验收,实现了刑事发案率、信访总量、安全生产事故发案率“三下降”。
——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社会事业亮点纷呈。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教文卫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教育创强扎实推进。创建省教育强乡镇4个,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课本费和学杂费,中职校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新增标准化学校24所、省级“绿色学校”5所,维修农村校舍1.8万平方米;资助贫困生5663人,爱心营养餐受益学生14449人;完成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中职校青瓷培育基地工程,东升小学迁建工程顺利推进。公共卫生得到强化。农村公共卫生综合达标率88.2%,2009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4.6%,完成农民健康体检10.8万人;手足口病、问题奶粉等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妥善处置;完成市疾控中心迁建、妇保所用房改造,顺利推进市人民医院项目,启动惠民医院试点。计生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跨入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市)行列。传统文化不断弘扬。成功举办第三届bet-365首页青瓷·龙泉宝剑节,青瓷宝剑节成为全省重点扶持的18个文化节庆活动之一;“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市成为全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龙泉青瓷”证明商标获省十大先锋品牌,青瓷文化创意基地成为省文化创意园区;开展全国第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列入丽水市第二批“非遗”代表作名录8个,申报省级非遗项目6个。科技创新成绩喜人。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农业科技企业4家、高新技术产品5个、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家;授权专利98件,同比增长34.2%;完成了地震先兆台和测震台建设。
——强势推进项目建设,“双十”工程稳步实施。全年实施市级以上重点项目27个,列入省重点项目7个、丽水市重点项目13个。组织开展“双十项目百日大会战”,实行“5+2”、“白+黑”攻坚制和阶段进度公示制,对全市72个项目进行攻坚,62项达到或超过进度。以“双十”工程为龙头的市乡村三级联动办实事基本完成,全年共安排实事2682件,其中市级双十项目224个子项目,完成203件,占90.6%;乡镇级实事885件,完成821件,占92.5%;村级实事1573件,完成1536件,占97.6%。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自身建设继续加强。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政协通报。实行市政府领导领办重点建议、重点提案制度,全年共办理建议提案231件。完善政府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机制,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及社会各界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和办公自动化工作积极推进。开展“局长作风大家评”和“涉工部门效能服务排行榜”评议等活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切实加强。开展“再创好龙泉”——创业创新项目策划评比活动。完善出台新一轮乡镇(街道)财政政策,基本化解乡镇债务;公共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严格财政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关系民生支出达6.0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9.2%;全年争取省级以上政策项目到位资金4.55亿元,同比增长23.5%。配合市长经济责任审计,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政府性资金审计监督,深入推进政府性投资项目绩效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积极开展执法监督,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进。“两集中”改革不断深化,推行“一窗受理、联合办证”和“工业项目并联审批”等机制,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双拥参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跃上新台阶。人防、民族、宗教、移民、科协、体育、档案、统计、物价、气象、地方志等工作有了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面对百年一遇的冰冻雪灾和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首先归功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市人大、市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归功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开拓创新和拼搏实干。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龙部队、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干警,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一直关心支持龙泉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的一年,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形成了不少共识,这对做好新一年政府工作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统领工作全局。我们深入领会和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规模和质量、经济和生态的关系,进一步调整完善政策,强化自主创新,加速主导产业集聚,优化产业结构,全面加快美好新龙泉创造步伐。
二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推动创业创新。我们把上级的精神、外地的先进经验与龙泉的实际有机结合,力求上级精神具体化、外地经验本地化,面对形势变化,我们主动适应、积极调整,面对发展难题,我们迎难而上、难中求进,着力增强发展后劲。
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加快社会事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和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高度重视民生,促进各类群体和谐,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和生活幸福指数。
四是必须坚持转变职能优化发展环境。我们牢固树立“服务是第一职能”的理念,坚持作风保障一切,着力打造一流的市场环境、服务环境和政策环境,让想创业者敢创业、会创业者能创业、善创业者创成业,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追赶。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龙泉的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仍在不断蔓延和深化,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更趋明显;一些企业资金链紧张,经营受到影响,大部分企业在保稳定和促调整上面临更大的挑战,要求企业在自主创新上花更大的力气;新农村建设基础尚需进一步夯实,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凸显,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改善民生的任务还十分繁重;政府创新意识和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行政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一定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9年工作:危中求机、难中求进、快中求好,
全力提升创造美好新龙泉新水平
今年是新中国60华诞、龙泉置县1250周年,是大事喜事多的一年,也是发展面临重大考验的一年。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再创好龙泉,建设浙闽赣边际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三步走”路线图,即“十一五”期间,争取通过两年努力,在丽水九县市区和三省边际十县市的第二方阵中确立领先位置;“十二五”时期,在“发展速度最快、综合活力最强、人均指标最高”方面接近第一方阵;“十三五”时期即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基本建成“经济发展有底气,生态享受有福气,剑瓷文化有名气”的三省边际区域性中心城市。要实现这个目标,当前,必须要从区域性中心这个定位出发,接轨长三角,融入海西经济区,及早谋划布局并实施一批战略性重大项目,抢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制高点。在新的一年里,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全市干部群众要坚定信心,直面困难,应对挑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丽水市委二届十次全会、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线,以加快建设浙闽赣边际中心城市为目标,以保增长重民生为重点,以“项目双进年”为载体,危中求机,难中求进,快中求好,全力提升创造美好新龙泉新水平。
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 %,工业总产值增长30%,农业总产值增长4%,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力争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和12%,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保持99.5,万元GDP能耗下降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今年着重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以产业定型转型为重点,着力推进经济保增促调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加快发展中调整,在尽快成型中转型,扩张经济总量,提升产业层次,切实增强区域竞争力。
——做大做强工业。实施“115588”工业追赶计划,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0亿元,新增亿元企业10家;新落地开工、新增规上企业各50家;新培育省级以上品牌企业等8家,确保工业总产值突破80亿元。推进产业集聚。集聚开发“一心五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一园一业”产业集聚力度,促进新兴产业成型定型,争创“中国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基地”,全年实现五金汽配产值21亿元、不锈钢加工产值6亿元;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引导企业内部合并、中外嫁接、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群,全年实现竹木加工产值22亿元、青瓷宝剑产值6亿元。加速产业提升。加快规模企业、千万元企业、亿元企业培育和企业集团组建步伐;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建标准厂房2万平方米;鼓励企业创牌,推广企业管理信息化工程,确保50%的规模企业拥有自主商标,加快汽车配件检测中心建设;鼓励发展边界经济,加速形成总部集聚格局。深化企业帮扶。开展“暖冬行动”,采取“一帮一、月月评”的帮扶措施,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服务企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切实为企业解难帮困。
——做精做亮农业。继续按照“大力发展竹产业、提升发展食用菌、特色发展茶蔬果”的思路,建设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绿色农产品基地。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快生态产业优化升级。续建毛竹省级核心示范基地4000亩,提升改造低产低效竹林10万亩。建成食用菌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20个、示范村3个,标准化生产率达27 %。建成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个、茶厂10家,培育金观音茶叶示范村10个,实现金观音茶叶产量与产值翻番。建设“万亩山地蔬菜核心区”和“西街千亩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园”,建成商品蔬菜示范村、标准化示范基地各10个,实现商品蔬菜播种面积和产值翻番。建成万头生态畜牧小区1个、千头生态规模猪场10个,发展土鸡等特色养殖50户,实现生态养殖比重90%以上。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产业,积极推进高产油茶种植。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加快香菇、灵芝、笋竹等产品系列开发;策划使用“龙泉绿”蔬菜、“龙泉金观音”茶等公用品牌,申报“龙泉黑木耳”证明商标和“龙泉灵芝”原产地域保护。推进标准化生产,新增无公害放心菜基地5个、农产品产地2个、农产品2个、绿色食品1个。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成省级规范化合作社1家、丽水市级20家;成立行业协会1家。
——做优做新旅游业。按照“江浙之巅、剑瓷龙泉”的定位,打造“山水生态游、剑瓷文化游、养生度假游”品牌,努力建设“长三角著名的生态旅游度假基地”,确保实现旅游人次突破100万。推进龙泉山一期建设,加快官浦垟至大赛通景公路工程;完成白云岩景区提升工程并对外开放;启动大窑龙泉窑遗址保护工程,推进大窑村景观改造;加速推进香樟园五星级旅游饭店、宝剑文化创意基地、炉田瓯江民俗风情园、棋盘山城市休闲山庄等项目;完成昴山通景公路路基建设和4A级景区规划;做好披云山旅游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强宣传营销,强化区域合作,拓展自驾游市场,打造“雁荡山—龙泉山—武夷山”、“千岛湖—仙都—龙泉山”等旅游线路。强化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技能和服务质量。
(二)以激发发展活力为重点,着力推进项目双进活动
紧紧围绕项目引进和项目推进,开展“项目双进年”活动,破解瓶颈,激发活力,努力打造全面追赶新优势。
——千方百计引进项目。围绕产业招商,以科技型、环保型、龙头型企业为重点,加大定向招商、境外招商、专项招商力度,全年协议利用市外资金总额30亿元,确保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1亿元,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其中工业项目7个,农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各1个。加大借智发展力度,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全面合作,扩大市校合作范围,完善市校合作机制,推进重点领域和重大科技项目的突破,新增市校合作项目100个,其中科技项目75个,确保与浙大合作重点项目实施有重大突破30个。发挥商会凝聚引导作用,鼓励龙泉籍在外创业人员回乡创业。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力保资金、促投资、抢进度,强势推进“五个一批”,即“完工一批项目、续建一批项目、新上一批项目、推进一批民资项目和加快一批前期项目”,重点实施“十大献礼工程”:1、高速公路兴建工程;2、城市公园建设工程;3、剑瓷基地创建工程;4、工业振兴提速工程;5、千年古塔重建工程;6、区域中心打造工程;7、城区道路联网工程;8、瓯江景观塑造工程;9、城乡环境整治工程;10、旅游景区提升工程。
——努力破解要素制约。强化资金保障,加大项目包装力度,拓宽项目对接渠道,全年争取扶持资金5亿元以上;加大与域外商业银行合作力度,开展股权质押融资、项目融资、企业上市融资试点,完善权证融资担保机制,加快泰隆银行龙泉支行筹建,激活地方金融市场。继续发挥省低丘缓坡综合利用开发试点市(县)和推进“山上浙江”的政策作用,以整合省级工业园区为重点,不断推进平台扩容增量提升,确保拓展工业空间1600亩,其中省级工业园区500亩,兰巨工业功能区1000亩,塔石工业功能区100亩;盘活现存土地资源,提高土地投入产出率。以企业为主体,加大创新型、技能型、经营管理型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创业能力。
——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研发中心各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农业科技企业2家、专利示范企业1家、高新产品5个,组建校企共建创新平台2家,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立项45个,其中重大项目5个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年产值同比增长20%以上;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同比增长30%以上。
(三)以夯实发展基础为重点,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全面落实《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入实施丽水市提出的“农民增收新的六大目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强化农业基础保障。加快耕地林地流转,推进农业生产要素集聚,耕地林地规模经营结构比例调整到13%以上,耕地林地流转率比上年各增长3%。深入推进林权配套制度改革,全面开展林权所有权地籍勘界和林权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林权抵押贷款余额8000万元,其中林农小额循环贷款余额2000万元。新建省级项目竹林道200公里,开展竹林道硬化试点工作;建成“沃土工程”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核心示范点1000亩;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的现代水利科技示范区,实施高山蔬菜、黑木耳、乌龙茶为重点的农业主导产业节水灌溉工程,改善灌溉面积8000亩;完成农田水利项目170个;抓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及重要山塘的整治;完成土地开发2000亩。深入开展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推行放心店扩面和农村连锁便利店工程,着力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国或全省水平。继续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百村千户万人帮扶”工程,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活动,力争启动新一轮库区困难群众异地脱贫工程,抓好230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结对帮扶工作,确保全市25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减少20%以上。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完成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500人,实现农民转移就业6500人,帮助解决农民就业岗位1950个,其中异地转移农民占60%以上;加快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帮助农民掌握更多的就业、致富信息。积极发展来料加工和农家乐旅游,来料加工业覆盖全市60%的行政村,培育省、市级农家乐特色村各1个。深化兴林富民示范工程建设,建成省级兴林富民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2个,丽水市级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5个。继续落实移民后扶政策。
——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开工建设城西脱贫小区,做好城东脱贫小区项目前期。全年完成建房8万平方米,实现生态移民940户3700人,整村搬迁人数占50%以上。实施旧村改造26个,农村危旧房改造5034户以上。加快通村公路建设,完成路基183公里、路面119公里,实现35个行政村道路通车;启动农村联网公路工程前期,硬化村坊道路100个村。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加强丽龙高速、54省道及通景公路沿线村庄的连片整治,创建农村新社区1个、新农村示范村2个,农村环境整治村48个。实施“十万农民饮用水工程”, 解决70个村3.77万人饮用水困难;实施万里清水河道整治工程,疏浚河道34公里,河沟11.3公里,建设活水进村示范点5个;实施广播“村村响”工程村190个。
(四)以突出功能完善为重点,着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以建设“山水古城、剑瓷名城、旅游新城”为方向,坚持建管并重,完善功能,打造精品,彰显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强化城区的辐射带动功能。
——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推进“一街两岸三山四园五路”建设,完成中山东路东段、后沙路北段、华楼街东段(剑川大道至环城东路)、一村北山路(东茶路以西)、公园南路、龙翔路北段等道路工程建设,新增城市道路8公里,基本形成“五纵五横”城市道路格局,建成区面积达到12 平方公里。实施水利西进工程和江滨南路西段改造,完成堤防景观建设4.4公里。实施岩樟溪饮用水引水工程,加快南大洋水厂扩容。开工建设110KV芳野输变电工程等项目。继续加快中心镇、建制镇建设。
——丰富城市内涵。实施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加快区域性中心市场建设,完成浙闽赣食用菌交易中心、检测中心和信息中心建设,启动浙闽赣边际交通物流中心建设,完成公路养护中心主体工程、交通运输物流中心基础工程,争取开工客运站迁建项目。建成人民公园广场并投入使用,图书馆、文化中心综合楼主体工程结顶,完成青瓷博物馆、华严塔、欧冶子公园建设和大师园主体工程,提升改造杏园,启动龙渊公园、香菇博物馆、食用菌加工冷藏中心、黑木耳菌种中心建设,完成浙大主题公园项目前期。
——深化城市管理。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启动国家级卫生城市创建。建立“两违”源头管理机制,遏止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秩序整治行动,新增红绿灯3处、停车场2处、停车泊位800个,治理乱停车行为,清理占道经营行为和规范三轮车营运,有效改善交通状况。继续实施“小巷工程”,改造、硬化10条背街小巷,新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提高城市保洁水平。推行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廉租房“三房合一”集中建设,完成经济适用房二期选址;加快廉租房、拆迁安置房建设,新增廉租房配租对象50户。分类分批实施“货币化分房”政策。
——完善交通网络。开工建设龙庆高速公路龙泉段,加快龙浦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推进龙松公路龙泉段、53省道龙泉至八都段一期工程,争取开工建设51省道遂龙公路;谋划丽水至南平铁路龙泉段项目前期。
(五)以建设生态文明为重点,着力推进生活品质提升
全面开展基层创建,扎实推进“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和支撑力,确保建成省级生态市、森林城市。
——全面加快生态创建。完善生态市建设规划体系,深入推进生态乡镇、村创建,创建省级生态乡镇8个、生态村55个,省级生态乡镇率达80%。开展最美乡村评比、绿城大行动、市树市花“三进”、“三沿三山”绿化美化等四大活动,新增建成区公共绿地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5.3%;完成绿化造林3万亩、“三沿”绿化1000亩、 “三山”风景林营造200亩,建成省级绿化示范乡镇、示范村各1个、丽水市级56个。
——切实加强节能减排。鼓励资源综合利用,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确保2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验收。全面完成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积极开发利用普查成果,夯实环保管理基础。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加强全过程环境监管,组织重点用能、排污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项目,继续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监管区污染治理。
——深入推进环境整治。完成“回归工程”和塔石污水处理厂、城区南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开工建设安仁污水处理厂,完成溪北污水处理厂前期,争取开工建设,实现8个建制镇污水集中处理。建成高塘垃圾填埋场导气、防渗等系统。实施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项目25个、生活污水治理村11个,新增“五整治一提高”实施村44个,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村22个。
(六)以强化民生保障为重点,着力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促进城乡就业,提升社会保障,推进民生工程,建立覆盖城乡的市场就业、社会保障和权益维护体系。
——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每月举办人力资源交流会,建立劳务协作基地,组织劳动力培训6000人,新增城镇就业180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00人,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构筑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确保案件结案率90%以上。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新增养老保险2000人、医疗保险1500人、工伤保险1500人;新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00人,城镇居民参保率达68%以上,出台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政策。确保新增被征地农民“先保后征”。继续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出台残疾人扶助实施办法。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低保对象保障标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低保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276元、166元,每人每月补差不低于100元。开展敬老院规范化建设,稳步提高供养水平;提高医疗救助标准,实现救助对象全覆盖;完成社区换届选举工作;积极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办好为民十件实事。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点办好“十件民生实事”:1、改善城乡饮水条件;2、缓解群众住房困难;3、建设生态移民小区;4、扩大城乡居民就业;5、提高医疗保障水平;6、优化城区交通秩序;7、完善乡村道路体系;8、提升污水处理能力;9、改进基础教育设施;10、保障社会公共安全。
(七)以提升软实力为重点,着力推进社会事业繁荣
坚持统筹兼顾,加快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扩大影响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均衡发展教育事业。创建省级教育强市;深入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城乡教育互助共同体方案”;加快打造浙闽赣边际区域职教中心,完成中等职业学校扩建工程并投入使用;完成东升小学、龙泉欧冶国际学校(原中特文武学校)迁建一期工程;加强幼儿教育管理,出台幼教发展政策,完成实验幼儿园项目前期,争取开工建设;维修翻修破旧校舍8000平方米;继续做好中小学生资助及爱心营养餐工作。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市,弘扬传统特色文化,承办全国第八届食用菌大会;组织浙大在龙泉办学70周年纪念活动;举办龙泉置县1250周年庆祝活动暨第四届bet-365首页青瓷·龙泉宝剑节。继续抓好青瓷文化创意基地建设;完成大窑龙泉窑遗址文物保护一期工程、3个乡镇文化中心改造项目建设;继续抓好“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继续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做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推荐申报及45处文保单位的保护修缮工作。积极打造中国书法创作培训基地、中国美院写生基地和省作家创作基地。
——加快发展卫生等事业。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综合达标率85%以上,新增农民健康体检2万人;继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人均筹资达到140元,参合率保持在90%以上;启动城镇参保居民健康体检;动工建设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完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开展省、丽水市级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工作。全面开展免费婚前检查和孕前优生检测,深入实施新农村生育示范村建设,稳定低生育水平。继续重视国防、人防、老龄、民族、宗教、外事、侨台、气象、档案、统计、地方志、物价、体育、社区、科普等工作。
(八)以提升维稳能力为重点,着力推进社会安全保障
开展“平安建设规范深化年”活动,以实现“平安市”五连冠为目标,全力以赴保障生活安全、经济安全、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推进提升“平安龙泉”、“法治龙泉”建设,创建省级平安市。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以解决民生信访问题为重点,及时排查和妥善化解不稳定因素,全力做好特殊群体的疏导稳控。完善综治工作中心“五联”机制,进一步延伸综治网络。继续深化基层平安创建,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管理,不断完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构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群体性事件处置预案,开展“两抢”打击大会战,依法查办和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实施“五五普法”,积极推进基层法制建设。
——积极应对金融风险。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大额资金监测,努力防范金融风险。正确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行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企业风险预警系统,妥善处理民间集资问题,加大对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维护经济良好运行。
——切实加强公共安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深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切实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大对小网吧、小音像店等“十小行业”的整顿和监管力度。广泛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强化药品、食品及疫情监管,严密防控各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加强应急管理网络和应急队伍建设,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切实提高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性事件的处置能力。
三、自身建设:勤政、廉政、善政,
切实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宏观环境的新变化、区域竞争的新态势,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提高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激发创造力、增强凝聚力,着力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
——强化发展意识,提升能力强素质。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增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创业创新、实现社会和谐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突出提升科学发展和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切实提高招商选资、项目推进、企业帮扶、要素保障和多办实事的能力,真正使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
——强化法治意识,依法行政重规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行为,加快建设法治型政府。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支持市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进一步提高议案、建议和提案的办理质量。建立和完善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积极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老科协的意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促进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强化责任意识,优化服务抓落实。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强化行政效能建设,继续开展“局长作风大家评” 、 “效能服务排行榜” 和 “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等活动,充分发挥“干部身份证”和“追效问责”制度作用。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做到工作有部署、有监督、有考核,确保政令畅通,形成工作合力,增强政府部门执行力。
——强化自律意识,干净干事树形象。建立健全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和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加大对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和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整合使用专项资金,严格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监管,突出民生资金、重点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价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努力创造清正、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充满新的挑战,也孕育着新的希望。让我们在中共龙泉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危中求机、难中求进、快中求好,为全面提升创造美好新龙泉新水平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名词解释
1、“十村示范百村整治”:指市委、市政府为改善农村环境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即2008年-2012年,全市创建农村新社区8个、新农村示范村15个,完成306个村的环境整治工作。
2、“四百工程”: 指2008年组织实施的百村村庄整治工程、百村村坊道路改造硬化工程、百村饮用水工程、百村有线电视工程。
3、“‘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是指整治农村畜禽粪便污染、生活污水污染、垃圾固废污染、化肥农药污染、河沟池塘污染,着力提高农村绿化水平,改善农村村容村貌。
4、“136”计划:指2008年与浙江大学组织实施的年度计划,“1”是打造高校为社会服务和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品示范点;“3”是举办“浙大·龙泉青年创新论坛”暨浙江青年区域生态经济高峰论坛,开展“浙江大学暑期科技服务月”和“走进浙大,依靠科技,共建新农村”等3个活动;“6”是农业创新平台,工业创新平台,浙江大学龙泉市规划平台,浙江大学龙泉文化、旅游创新平台,浙江大学龙泉市生态建设、循环经济共建平台,浙江大学龙泉市科技人才交流培训平台等六个创新平台。
5、“三沿三山”:三沿指全市沿瓯江及主要支流、沿高速公路及省道两侧、沿景点等区域,三山指市区九姑山、棋盘山、凤凰山。
6、“‘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为加快生态省建设,创建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省政府决定,在“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的基础上继续开展“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2008-2010)。“811”新三年行动中的“8”,指的是8个方面的目标和8个方面的任务。8方面工作目标包括污染减排、工业污染防治、城乡污水、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处置、农业面源和土壤污染防治、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生态保护和修复、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等8个方面。8方面工作任务包括污染物减排任务、水污染防治、工业污染防治、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修复保护、生态创建。而其中的“11”,一方面是指强化环境法治、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发展环保产业等11项政策保障措施,另一方面也是指省级督办的11个重点环境问题。
7、“一心五点”:一心指浙江龙泉工业园区,五点指安仁泵阀工业园、塔石刀剑不锈钢工业园、茶丰五金汽配园、八都竹木制品园和上垟青瓷原材料生产基地。
8、“农民增收新的六大目标”:指丽水市委提出的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六大目标,主要包括农民异地转移、农民转移就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社会保障、低收入农户增收和农民收入增幅等目标。
9、“一街两岸三山四园五路”:“一街”指西街历史街区;“两岸”指城区瓯江两岸;“三山”指棋盘山、凤凰山、九姑山;“四园”指市民公园、剑瓷主题公园、香樟园、文化公园;“五路”指松溪路、后沙路、中山东路、华楼东路、浙大路。
10、“五纵五横”城市道路格局:“五纵”指后沙路、环城东路、剑川大道、公园路、环城西路;“五横”指中山路、贤良路、华楼街、江滨路、剑池路。
11、市树市花“三进”:指市树市花进机关(社区)、进企业、进万家。
12、“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指职业教育助学奖学行动计划、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行动计划、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县级骨干职业学校建设行动计划、校企合作行动计划、提升劳动力素质行动计划。
网站标识码:3311810001
浙公网安备 33118102000123号